市回民公墓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我们学习考察组在市人大副主任李元法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对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地的民族经济发展及回民公墓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接触了全国民族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目睹了民族经济和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成就,特别是呼和浩特、银川的回民公墓的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就两市的回民公墓建设管理情况以及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一、呼和浩特、银川两市回民公墓建设的基本情况呼和浩特穆斯林公墓位于市中心,占地近二百亩,现在被称为回民果园,园内一片郁郁葱葱,让参观人员极为赞叹。该处墓地很早就是回民墓地,原来位于呼XX县区,解放以后,由于呼市XX县区的不断扩建,已经处于XX县区中心地带。1980年改建为回民果园。当时也对这项改建活动通过清真寺广泛征求阿訇和回族群众的意见,有阿訇引经据典地进行论证,认为坟地栽种果树,两世吉庆,是件好事。也有人提出,把坟地改建为果园,施肥是否有违教义。大家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只施牛羊粪,入土入净,不违教义,一致同意把回民坟地改建成回民果园。随后由伊斯兰教协会具体出面筹集资金,组织实施,建起了围墙和大门,请来了农艺师作指导,栽上了果树。现在这里不仅是穆斯林的墓地,同时也是市中心的一片绿地,每逢春天,郁郁葱葱,开满鲜花,到了秋天便硕果满枝。银川回民公墓位于贺兰山东麓,距市中心38公里,占地面积1800亩,是全国面积较大、设施较全、环境优美、服务规范的公办永久性民族公墓。公墓始建于1988年,到目前为止,墓区建成苑区面积已达800亩,修通了1、6公里的主干道路和3、5公里支路。打深井3眼,铺设绿化管网及灌溉明渠5500米,种植乔灌木和草坪,绿化面积已达1100余亩,原来的戈壁荒山变成了四季常青的绿洲。建成的殡仪馆集清真寺和殡仪馆两大功能与一体,遵循伊斯兰教法和回族丧葬习俗,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替丧主和逝者考虑,提供各种方便。墓区使用面积已达600亩,有高中低档墓型供丧主选择,主要以1980——2680元的低价位墓第1页共4页型为主,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殡葬需求,尊重穆斯林厚养薄葬的优良习俗。综合起来看,两市的回民公墓建设有如下共同特点:(一)领导重视。xx市的回民墓地位于市中心,在市政规划与建设上,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涉及到民族宗教政策问题,谁也不愿插手,谁也不敢插手。在提出建设回民果园的设想后,时任呼市市委书记的布赫同志非常关心和支持,他说,回民北坟地地理位置特殊,改建成回民果园,市中心就增加了一大块绿地,无论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等各个方面讲都是一件好事。他指示有关部门征求回族各方面代表人物的意见,并又通过清真寺普遍征求广大回族群众的意见,把好事一定要办好。遵照布赫同志的指示,xx区党委政府对回民北坟地改建为回民果园的工作,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顺利地完成了改建工作。回民果园开始结果的时候,布赫同志已经调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大家为了感谢他的关心支持,还邀请他来到果园品尝水果。xx市回民公墓也是在原有的回民墓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设起来的。为了解决银川地区穆斯林群众亡故后送埋难的问题,在自治区和xx市人民政府于1988年划拨1800亩荒山坡地,共同投资兴建。在大力实施绿化工程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已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成为宁夏乃至全国面积最大、环境优美、服务规范的民族公墓。(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所考察的墓园占地面积都非常大,所以就可以满足正常的需求。呼和浩特的回民果园占地200多亩;银川回民公墓占地1800亩,目前已建设和绿化的面积有1100亩。在目前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工作中,银川回民公墓也编制了自己的发展规划,规划要在“十二五”期间准备全部完成墓区的道路、绿化和其他配套建设任务。两个公墓都把公墓与绿化结合在一起,使公墓园林化,这除了具有保护生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以外,还营造出了一种回归自然的安宁氛围,使人在优雅宁静的园林中寄托哀思,感悟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三)坚持以人为本。两市的殡葬服务都坚持以人为本,开通了优质快捷的便民渠道,公墓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