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理综试题、江西省宜春市五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2Error:Referencesourcenotfound(湖北省黄冈中学、孝感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两质量相同的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之比R1∶R2=2∶1,则关于两卫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1∶a2=2∶1B.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1∶a2=4∶1C.动能之比为Ek1∶Ek2=1∶2D.动能之比为Ek1∶Ek2=1∶42.C解析:根据可知,v1∶v2=∶=1∶,所以Ek1∶Ek2=∶=1∶2,选项C正确,D错误;根据可得,a1∶a2=∶=1∶4,选项AB错误。3.(广西区八桂区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我国和欧盟合作的建国以来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伽利略计划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由30颗轨道卫星组成,分布在三个轨道上,每个轨道上部署9颗工作卫星和1颗在轨备用卫星,当某颗工作卫星出现故障时备用卫星可及时顶营工作若备用卫星处于略低于上作卫星的轨道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备用卫星的周期大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工作卫星的速度B.备用卫星的周期小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工作卫星的速度C.备用卫星的周期大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小于工作卫星的速度D.备用卫星的周期小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小于工作卫星的速度3.B解析:备用卫星的运行轨道半径较小,其周期较小,但速度较大,选项B正确。5.(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物理试题)很多国家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运行,然后在Q点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在P点再次点火,将卫星送人同步圆形轨道3运行。已知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若只考虑地球对卫星的引力作用,则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卫星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的周期分别为T1、T2、T3,则有T1>T2>T3B.卫星沿轨道2由Q点运动到P点时引力做负功,卫星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在轨道3上的运行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D.根据可知,卫星在轨道2上任意位置的速度都小于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6.(重庆市七校联盟2013届高三上期期中联考理科综合试卷)如图所示,从地面上A点发射一枚中远程导弹,只在引力作用下沿ACB椭圆轨道飞行击中地面目标B,C为轨道的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地,引力常量为G,不计空气阻力。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导弹在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导弹在C点的加速度等于C.地球球心为导弹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D.导弹离开A点时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河南省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地球的某一卫星绕地球可认为做半径为r、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可看做是半径为R的均匀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题中所给条件不能求得A.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B.该卫星所在轨道的重力加速度C.地球的密度D.该卫星与地球的万有引力7.D解析:根据圆周运动的公式可求得,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该卫星所在轨道的重力加速度;已知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r和周期T可根据可得地球的质量,进而求得地球的密度;不知该卫星的质量,所以无法求得其与地球的万有引力。本题答案为D。8.(安徽省皖南八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2012年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绕地球圆周运动,速率为v0,轨道高度为340km。“神舟九号”飞船连同三位宇航员的总质量为m,而测控通信由两颗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天链一号”中继卫星、陆基测控站、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完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组合体圆周运动的周期约1.5hB.组合体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约7.8km/sC.组合体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比“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的角速度大D.发射“神舟九号”飞船所需能量是Error:Referencesourcenotfound9.(湖北省鄂南高中、荆州中学、华师一附中、孝感高中、黄冈中学等八校2013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