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潍坊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潍坊市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服务业总量跃上新台阶。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明显扩大。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040亿元,5年平均年增长16.4%。(二)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迅速。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和商务服务六大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07.7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70.8亿元,金融业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现代物流业实现社会物流总额9450亿元,房地产业稳定有序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1392.5万平方米,销售额412.9亿元,旅游业快速增长,旅游总收入247.8亿元。(三)服务业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力量。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四)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2010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5%,吸纳社会新增就业人员7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人员的70%;传统服务业仍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五)服务业成为提供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服务业实现税收139.8亿元,占全部税收的37.1%,比2005年提高12.4个百分点。服务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六)服务业投资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2010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完成1246亿元,5年平均年增长42.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3.5%;服务业投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七)服务业“四大载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全市重点城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00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77%。重点服务业园区完成营业收入1238.4亿元,缴纳税金总额19.3亿元。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缴纳税金总额17.2亿元。服务业“四大载体”培育成效显著,集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八)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业领域改革进程加快,文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投资、金融、财税等改革迈出了新步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全市初步形成了上下配合、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新机制。虽然我市服务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低一缺一突出”:一是增加值占比低。201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更大。二是服务产业层次相对较低。2010年我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0%以上,而以金融保险、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2.3%。三是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偏低。“十一五”期间,全市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业三项投资占到服务业总投资的73.3%,而生产性服务业共完成投资366.2亿元,仅占服务业总投资的9.9%。四是服务业人才短缺。目前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短缺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金融、物流、旅游、外包等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传统服务业对人才吸引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我市服务业发展。五是服务业发展“同质化”现象突出。各县市区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同质竞争现象,差异发展、创新发展不够,造成一定资源浪费,也影响和制约了服务业的长远发展。二、“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环境纵观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环境和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