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九单元总结及补充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完善与巩固第九单元学习成果,加深印象,深入理解。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知识的联系。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单元知识总结列框图法展示本单元内容,见框图:西南边区疆区内陆腹地“三线”建设区有利:三峡工程重庆市不利:离东部经济发达区远影响陆上交通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影响水陆运输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总量大、数量多能源资源农林资源自身经济发展脱贫扶贫发挥“三治”优势商业、旅游、第三产业建国前后对比交通面貌变化交通建设事实西藏交通关注运力和运量矛盾区际铁路不畅问题与举措公路等级低对外交往不便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公路网实行水陆联运建对外通道二、单元补充材料1、西南区的主要地形区①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及横断山,北界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除西南边缘部分分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等国外,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高原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总倾向为西北高东南低。范围→相对地理位置区位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南昆铁路分布南昆铁路建设意义交通运输建设改进措施存在问题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主要山脉呈东西走向或近东西走向,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将近100座。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冰斗、槽谷、冰碛垅堤等古代与现代的冰川地形发育。青藏高原还是我国主要地震区。20世纪以来已发生的8级以上的地震至少在6次以上。②横断山脉世界年轻山系之一。是我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惟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通常为川、滇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因“横断”东西交通而得名。境内山川南北纵贯,东西并列,自东而西主要有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芒康山、澜沧江、怒山、怒江和高黎贡山等。横断山脉海拔一般都在5000米以上,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广布,现代冰川作用发育,重力地貌作用普遍,如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屡有发生。③四川盆地我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的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部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边缘多低山和中山,山势陡峻,发源盆地边缘山地的河流大多为“V”型谷,岭谷高差都达500~1000米,地表崎岖。盆地底部海拔多在250~700米,地势向东南倾斜。盆地西部有成都平原,地势比较平坦。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是由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组成的。云南高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缘止于云南境内,南缘抵达广南、通海、峨山一线,西缘到大理、丽江附近,北缘则以北纬28°为界。云南高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大部分海拔1500~2000米,一些山地可高于3000米。河流切入高原内部,形成一些深切峡谷。贵州高原是高于广西丘陵和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喀斯特高原,高原最大的特点是山岭纵横,地表崎岖,表现出由峰林(残丘)→溶盆(平原)→峰丛谷地→峰丛洼地这一有规律的更替变化。2、西南铁路运输不畅的原因分析造成西南区铁路运输紧张,运输能力和运输需求不适应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几点。①铁路网密度低。西南区人口占全国的16%,面积占全国的25%,但铁路里程仅占全国的10.7%。铁路密度按面积计,全国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拥有55千米铁路,而西南区按三省一区一市(西藏除外)计,只有铁路24千米;按人口计,全国平均每万人占有0.45千米铁路,西南区每万人只占有0.33千米铁路;西南区约有3/4的县、市不通铁路。②对外通道少。占国土面积1/4的西南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对外通道只有宝成线、襄渝线、湘黔线、黔桂线四条单线铁路,限制了西南区与外界的交往。北口宝成线和襄渝线承担了西南地区对外货物交换量的3/5,特别是宝成线承担了四川省进出口货物运输量的50%,对西南经济的发展和物资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口湘黔线和黔桂线承担了西南区向湖南、广西两省区和由此辐射的货物交换和对外运输。1997年建成通车的南昆线,成为西南区的南出口通道,对西南区的经济腾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