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思想汇报。尊敬的党支部: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见:一是认为,学院文化氛围较弱,文化内涵有待提升,要注重解决学生活动与校园文化的核心问题。二是认为,学生活动多,但质量不高,有形式主义倾向,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学生活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这些意见,看似代表着两种声音,实则反映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质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育人工作。围绕这一问题,我通过个别走访、网络调查、对比分析等,进一步查找了我们在工作上存在的主要差距,并就其改进策略,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一、主要差距通过调研分析,我认为,当前,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距:一是认识不到位。将校园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态,简单等同于"玩玩闹闹""蹦蹦跳跳"的文体活动,而没有认识到它是校风、学风的集中体现,是深入的思想教育、科学的教学活动、严谨的管理体制、活跃的文化活动、友善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全面反映;将校园文化的作用、功能,片面理解为丰富和活跃课余生活,而忽视了其校风塑造和育人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想当然地归口于团委、学生处等学生工作部门,而没有看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位领导、教师、干部、职工或学生,都是校园文化的策划者、实施者、践行者和承载者。二是思路不开阔。认识上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实践中总体思路的相对单一,突出表现在:其一,有长远规划,而没有分年度计划,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阵,零敲碎打,缺乏统筹安排;其二,重组织活动,轻理论研究,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课程文化建设滞后,活动序化程度不高,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整体偏少;其三,硬件基本具备,而软件没有同步跟进,校园网、校史馆、图书馆、飞天书画院、体育第1页共4页场馆、拓展基地、实训基地等的文化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四,个别人群的"示范"性活动多,而群众性活动少,参与度不高,工作效果打折。三是保障不得力。组织保障上,学院层面的领导机构缺失,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不清,没有形成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人员保障上,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职员工的主导作用,部分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以挂名为主,极少参与活动全过程指导;图书馆等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经费保障上,没有建立专门的预算科目,有的活动基本依赖向企业"化缘"开展,商业味冲淡了文化味。制度保障上,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整体考核体系也没有体现出对文化建设的足够重视。二、整改策略上述差距,并非完全是一般性的工作问题,从中也映射出学院层面、部门层面和我们自身,都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倾向。比如:业务学习上,习惯于"现炒现卖""临时抱佛脚",不能深入了解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的合理诉求,不能从全局出发对文化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工作安排上,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按部就班,满足于表面的热闹,而不注重实效,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再如:在决策和制度设计上,习惯于闭门造车,习惯于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对基层部门及师生的主动服务和针对性指导明显不够;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更看重部门或个人利益,不顾大局,不主动沟通,怕承担责任,拒绝合作,凡此种种,都是官僚主义的表现。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集中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积极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瓶颈,从根本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具体讲,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第一,组建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工作统筹和经常性督导,统一步调,分层实施,形成"全院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第二,定期举办校园文化建设论坛暨成果展示会,厘清认识,统一思想,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不断优化工作思路,通第2页共4页过思想碰撞,推动队伍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第三,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育人功能,基于五大系统,构建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一是训言系统。完善校训释义,开发教师入职誓词、学生入学誓词,倡导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