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内容标准考情统计核心素养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解读:(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18·全国卷ⅢT6~8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1.综合思维:以景观图、剖面图、地理关联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地貌成因,尤其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区域认知:结合景观图、区域图等图文材料,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3.人地协调观:以地质剖面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河床剖面图、河流地貌景观图或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解读:(1)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解释有关地貌的形成。(2)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和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2015·全国卷ⅠT10~11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3.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解读:(1)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2)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运输的影响。2018·全国卷ⅠT6~8流水作用及地壳运动2017·全国卷ⅡT9~11洪积扇的形成分布及影响2016·全国卷ⅠT7~9沉积作用2016·全国卷ⅡT9~11流水作用与地貌2014·全国卷ⅠT36(1)流水作用与地貌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1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因素作用结果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温馨提示]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力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者完全是不同概念。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2019·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1~2题。21.甲板块不可能位于()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亚欧板块D.印度洋板块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C.图示海底不可能形成海岭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一致答案1.B2.D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外力作用相关示意图(1)图甲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2)图乙所示地貌是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图丙所示地貌是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多分布于____________。(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________地区面积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较为典型。答案:(1)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2)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河流入海口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干旱地区(3)东部沿海西北内陆干旱图甲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34.在图甲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为()A.东非裂谷B.海岸山脉C.大西洋D.喜马拉雅山脉5.若图甲中的①处形成变质岩,则图乙中与其岩石类型相对应的是()A.aB.bC.cD.d答案4.B5.B考点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