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经历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符号表示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验证探索的规律.过程与方法:2.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3.体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共同合作取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小明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一天他发现家中月历上,数与数之间有一些奇妙的关系,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于是他结合自己刚刚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进一步的探索,结果小小月历表上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知道小明有什么发现吗?说说看.(电脑显示月历表)(友情提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1)都是连续的自然数.(2)每一行中的数比上一行对应的数多7)小明都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索?问题:下图是2002年1月的月历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在这个月历表中,十字框出5个数,问(1)日历图的套边方框中5个数之间有那些关系?这5个数的和与中间一个数有何关系?(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十字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为什么?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1.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点评:上、下两数的和=左、右两数的和=中间数的两倍五个数的和等于50,50=5×10,即是中间数的5倍.(教师框出另一个十字框,学生通过计算回答,并用字母表示完成下表)结论:不论那个月的月历都有2.独立思考,发现新知:在这个月历表中,正方形套边框出9个数,问:(1)月历图的套边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这个关系对其他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畅所欲言,学生点评,得出结论)(对于(4)可视学生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认识,如:上下、左右、对角、全体、局部等,学生自己得出结论:①每列上下两数之和、每行左右两数之和、对角两数之和都等于中间这个数的两倍.②三、知识理顺、得出结论:探索规律,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题目的条件(包括有规律的算式、图表、图形等信息),从简情况或特殊情况入手,进行归纳,大胆猜测探索,得出结论,再通过实例验证.归纳猜想(板书:特殊入手→一般结论)四、应用反思、拓展创新:1.上述月历表改成将自然数1——1001按如图的方式排列成一个长方形阵列,用一个正方形框出9个数,要使这个正方形框出的9个数之和分别等于(1)1998(2)2008,这是否可能?若可能,求出框中最大数和最小数.若不可能,说明理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99599699799899910001001小组讨论,积极探索,教师及时点拨,最后得出如下结论:设框出9个数中的中间一个数为a,则9个数之和为9a,看1998、2008能否被9整除,若可能,则还要看是否在边上.因为2008不能被9整除,所以9个数之和不可能等于2008,而1998÷9=222,由于左边一列数被7除余1,右列数能被7整除,而222÷7=31余5故可以,最大数为222+8=230,最小数为222-8=114.2.在上述的长方形正中,若用正方形框出16个数,这16个数的和有和特殊关系呢?你能用代数式说明这个关系吗?框出16个数的和能否等于1998、2008、2080呢?(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五、随堂练习:1.研究下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1×5+4=9=322×6+4=16=423×7+4=25=524×8+4=36=62……(学生讨论,找规律)答案:用n表示自然数,则算式中所表示的规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