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宁乡十三中谭胜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怎样从主观方面着手,力求使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知识不可知论”不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教育学生要相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继续体会学哲学的思维要求,主要是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对一种认识进行判断,指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观原因。培养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立场不同”会影响认识正确与否这一观点的教学,引导学生提高觉悟,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对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从中体会基因的神奇之美,并从人类的意识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来体会思维(意识)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通过欣赏课本P21的唐诗和P22的漫画:四“伯乐”相马,从中体会唐诗和漫画的艺术美和思辨美,要求人们看问题要端正立场。【重点难点】本框重点: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区别。本框难点: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导读提纲】(一)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3、人类应当为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可能都是正确的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2、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三)造成认识正确与错误的原因1、客观原因:最根本的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2、主观原因(1)立场不同。站在人民根本利利益的立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3)知识构成不同。(四)如何才能获得正确认识(方法论意义)我们应当在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疑难阐释】1、怎样理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因为人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用心爱心专心②“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因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扩展、在加深。2、“别人的思想”不是“客观实在”别人的思想是否属于客观实在,需从两个方面去理解(1)要弄清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否、知道否、承认否,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和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又可以指具体的思想认识。区别:客观实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客观存在是不依赖于“我”的个人意识而存在。前者的“客观”是针对“人”的主观而言,是绝对不变的。后者的“客观”是相对于“我”的主观而言,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