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中心对称(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学科:数学课时-第二课时总课时数:3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复习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引导总结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重点: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教学难点.重点: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复习引入(老师口问,学生口答)1.什么叫中心对称?什么叫对称中心?2.什么叫关于中心的对称点?3.请同学随便画一三角形,以三角形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画出这个三角形关于这个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并分组讨论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1)(2)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这些线段上且O平分这些线段.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证明:(1)在△ABC和△A′B′C′中,OA=OA′,OB=OB′,∠AOB=∠A′OB′∴△AOB≌△A′OB′∴AB=A′B′同理可证:AC=A′C′,BC=B′C′∴△ABC≌△A′B′C′(2)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同样地,点O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OB=OB′,OC=OC′,即点O是BB′和CC′的中点.因此,我们就得到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例2.(学生练习,老师点评)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学生回答2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二、巩固练习教材P70练习.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及其老师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5分它们的应用.五、布置作业1.教材P74复习巩固1综合运用6、7.1.下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直角B.等边三角形C.直角梯形D.两条相交直线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B.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随边数增多而减少C.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3.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的所示的图形,已知∠CED′=60°,则∠AED的大小是()A.60°B.50°C.75°D.55°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通过动手作图、测量,自主探索,在合作分析,总结,交流,初步得出结论。操作演示,结合性质找出对应点的变化规律,找出个对应点8分8分10分210分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