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日本》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章是在前两章“认识大洲”、“认识地区”的基础上,认识区域的继续——“认识国家”。从结构上讲,本章内容是前两章内容的延续,同时,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揭开了课本后面的其他国家学习的序幕。日本是从中国的邻近国家和地区中选取的,为后面介绍远离中国的国家的内容起到过渡的作用。本节内容以日本为案例,学习我国邻近的国家,通过描述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自然环境特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理问题,来了解国家地理的基本规律。2.课标要求:本节有“地狭人稠”、“岛国经济”、“文化交流”三部分组成。在“地狭人稠”这部分中,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原因;在“岛国经济”这部分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在“文化交流”这部分中,要求学生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教学时,“地狭人稠”、“岛国经济”为第一课时,“文化交流”和评讲习题为第二课时。二、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感知:对于日本,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多学生有了一些零星的感知。比如,在板块运动的学习知道了日本多火山地震;知道日本的樱花、富士山、和服、茶道、相扑;也知道索尼、东芝、松下、本田、丰田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要让学生这些零星的感知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日本的整体概貌。2.学习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分国地理的第一个国家,表面上他们还没有学习国家地理知识的一般方法。但实质上区域地理的学习和国家地理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实质上学生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2.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东西兼容的文化特点。3.了解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和防震的相关知识。4.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认识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2.根据有关日本的自然条件、经济主要特征、东西兼容的文化等方面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学习方法,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3.通过分析、比较、说明等形式,表达自己学习的观点、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经过分析、总结、对比、比较等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日本地狭人稠的岛国经济的学习,正确认识经济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分析日本的自然、经济、文化等问题,并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思维。2.通过对日本文化发展的认识,加深对文化特色含义的理解,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3.通过收集日本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料,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特点;日本的文化特色。2.难点:在地图上落实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工业城市;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成因。五、教法设计1.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学中,让学生读图、识图、记图落实教学重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再让学生填图攻克教学难点。2.总体思路:结合日本国家突出的地理特征,从“地狭人稠”、“岛国经济”、“文化交流”三部分内在的联系入手,通过分析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