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肖平乐【注】江昉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赏析】面对花树莺啼一派春光,作者触目生愁,又听到凄怨的笛声,视春景如秋,想要登楼望远,无奈暮云重叠,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上阕首句表达在曲子结束的时候闲看风景却充满心事,次句以景物衬托心情烦乱难定,鸟儿乱鸣,夕阳乱思绪。下阕再次思量不知谁家的曲子吹出这么多愁思,满目春光却在心中荒凉如秋,想要登高远望,排解心中苦闷,却被晚霞遮住景物更添烦忧。【思考】这首词的上阕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辨识单音字银,·(ɡānɡ)小轩(xuān)窗梳妆(zhuānɡ)鲛(jiāo)绡阑珊(lánshān)多音字说埋散鹄查二、字形辨认三、词语释义①元夜:即上元节之夜,也叫“元宵”,在夏历正月十五日。②花市:卖花的集市。③玉钟:珍贵的酒杯。④拚却:甘愿,不顾惜。⑤剩把:尽情地把。⑥银:银灯。⑦花扇底风:桃花扇背面的歌曲目录。⑧茫茫:形容全无音信。⑨短松冈:长着小松树的山冈,这里代指王弗坟茔所在之处。四、名句默写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走近作者(1)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清新明畅,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集》。(2)晏几道(1030?—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晏殊第七子,能文善词,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性孤傲,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写作背景(1)《生查子》这首《生查子》一说出自朱淑贞手笔,又误作秦观词。但成书于绍兴十六年(1146)的曾慥编的《乐府雅词》即将此词系于欧公名下。曾慥把当时流传的欧阳修的某些艳词,看成是“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自序》),而此作却得以获存,当有所据。而五十年后的庆元二年(1196),由周必大校刊的《欧阳文忠公集》也收录此作,故欧公对此词的著作权当无疑问。(2)《鹧鸪天》鹧鸪天,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孩子的久别重逢。宋代胡仔评价此词:晏叔原工小词。(3)《江城子》苏轼的妻子王弗在16岁时嫁给苏轼,二人两情相悦,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然而,十年之后,王弗不幸早逝。27岁,正值王弗如花似玉的年龄,二人的甜蜜生活才刚刚开始不久,苏轼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忘记。独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独难熬,就这样熬过了又十个年头,此时的苏轼任职山东密州,一夜梦回往昔,有感而作此词。相关知识宋词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豪放派,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干、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婉约,即婉转含蓄。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时,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南宋时,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也归于此类。“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词有何妙处?【点拨】上阕追忆去年元夜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