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型新课设计人总节时第11、1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能力目标:(1)培养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探究归纳】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由此可见台湾所处温度带?3.台湾岛的山脉走向?其主峰是?找出台湾最大的湖泊以及河流,并分析河流水量水能特点。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气候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一22℃,年降水量2200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最大湖泊日月潭,最长河流浊水溪水量大,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水能丰富。巩固练习一:1、台湾省隔与我国省相望,由及、等许多小岛组成。台湾省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多媒体展示台、歌曲MTV,图片等。2、台湾岛东临______,南临_______海,西隔______与相望,北临。3.台湾岛地形以______为主最高峰是______最长的河流是_____,最大的湖泊是_____。附钓鱼岛问题资料: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没有对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提出异议。但是,后来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把台湾归还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日方立即单方面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将巡逻船开去,将岛上原有的中国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列岛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定归还冲绳协定时,擅自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1972年,中日两国在恢复邦交的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搁置,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可是,日本一些敌视中国的国会议员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日本政府顺应右派要求,出动巡逻艇和飞机对我国在钓鱼岛列岛海域作业的渔民进行监视。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日本再次将手伸向钓鱼岛,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上修建灯塔,企图使灯塔列于海图上,以便让国际社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还竖起“太阳旗”和纪念死者字样的木牌。这些活动,都得到日本政府的纵容和支持。4、北回归线穿过台湾部,还穿过我国、和三个省区。自学指导二:1.从图上找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2.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