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一个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热潮正在中华大地兴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国人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借鉴传统和谐思想的有益成分,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为谁建设社会的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得(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取得巨大成效。学习好贯彻好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深刻内涵、目标任务和重要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第1页共3页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服务人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把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放在全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境界。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的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广大知识分子要在自己认真学好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理论、知识专长,广泛宣传、深刻阐述全会精神,让全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为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习好贯彻好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结合实际,把全会精神贯穿到具体实践中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的巨大成就。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巩固和谐,用发展促进和谐。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而建设一个和谐有序、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知识分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郁风气。广大知识分子要牢记历史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各自的岗位上加倍努力地工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第2页共3页美好的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