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课标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佛教、道教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2.结合文学、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的成果,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3.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成果及影响。4.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这一时期我国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过程(1)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3)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5)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2.佛教盛行的影响(1)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2)不断有人出来反佛。其中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是最杰出的代表。(3)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问题探究1: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冲击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佛教盛行:当时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人们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2)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面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道家的“无为”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信徒。(3)儒学本身存在问题和缺陷。二、文学艺术1.文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2)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2.艺术1(1)书法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体和柳体最为有名。(2)绘画①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②隋唐的画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3)石窟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知识点拨]汉字的发展演变(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发展字体形成发展特点著名书法家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秦代:李斯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行书晋代开始盛行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东晋:王羲之(“书圣”);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草书形成于汉代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和张旭三、科技1.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医药学和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1)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2)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3)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2.隋唐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1)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2(2)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3)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4)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四、中外文化交流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