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三)、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四)、教学过程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但是世界是一层不变的吗?回答是:世界是运动变化的。我们首先来看一组图,大家看过电影《童梦星缘》,这组图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略)师:人的一生是变化的。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人生是变化的,其他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那么,事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万事万物都在动,那么,静止和运动又是什么关系呢?运动有没有规律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展示课件,水往低处流;宇宙运动不息,展示太阳系模型;四季更替;珠穆朗玛也在运动;举例五中运动方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师总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有五种运动形式。从物体位置的移动到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由生命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更替,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万事万物都在动。用心爱心专心设疑:那么,什么是运动?1、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板书)设疑:刚才的图片中到底是什么在运动,假如没有运动,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板书)设疑: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物质离不开运动,那么,运动能否离开物质呢?世界是否存在非物质的运动呢?(再次展示自制课件。)提问:各种具体运动形式的主体到底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的主体是电荷、光子等,化学运动的主体是原子、离子等,生命运动的主体是生命体,社会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脑。这说明运动也离不开物质。(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板书)总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课件显示:惠能的观点;刻舟求剑的故事。提问:这两个人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各犯了什么错误?(学生讨论回答)(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惠能的观点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刻舟求剑者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这两个观点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都是错误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板书)综上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学生活动:讨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人之所以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是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河水处于不断的流动中,第二次踏入的河水和第一次踏入的河水不同了。这个观点既看到了事物是运动的,又看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材料: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借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借钱的我了,我没借你的钱,李四起的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陈述了一遍。用心爱心专心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他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提问: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张三和李四究竟犯了什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