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基层信访督查工作的体会2009年11月,我被县委任命为县信访局副科级信访督查员,开始专职从事信访督查工作。一年多来,很有收获,也很有体会,现赘笔如下:一、把握主线1、以督查工作开展为主。基层信访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需要推进的信访重点工作日益增多,作为专职督查员,就要学会从十分丰富的工作内容中选准督查工作着力点,抓住重点工作,并通过推进重点工作的开展,来推进整体工作的落实。2、以督查责任落实为主。必须把责任落实作为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除了督查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信访工作的集体责任或领导责任外,更主要的是要督查具体包案领导和包保责任人的责任落实。3、以督查信访事项为主。信访事项能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而且事关社会稳定。对所有上级交办和领导批示件,以及本局相关科室移交的重要信访事项,全部进行立项督查,对结论不清的责成重新调查,处理不到位的责成重新处理,信访人不满意的责成做好教育疏导与思想稳定工作。二、准备充分1、对信访事项要充分了解。对将要督查的信访事项,要调阅所有卷宗资料,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信访人反映的具体问题,了解目前的处理进度,了解领导的批示要求,发解信访人已经发生的信访行为,了解处理问题的责任单位是哪些,这是做好督查的基础工作。2、对政策法规要充分吃透。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大部分都涉及一些政策法规,有的政策性还很强,我们必须对涉及的政策法规充分吃透。不仅要吃透现在的政策,还要了解以前的政策,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要吃透政策的演变过程,这样,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3、对各方心理要充分把握。除了了解“事”,还要分析“人”。尤其对复杂疑难信访问题,既要分析信访人停诉息访第1页共4页的底线,也要分析相关责任单位能付出的底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4、对督查方案要充分酝酿。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做到上面三个充分的基础上,要酝酿制定切实可行的督查方案,通盘考虑各方面因素,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拿出应对的策略,积极组织实施,才能取得实效。三、善于借力虽然近年来,信访部门的地位和权威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某些有权机关面前,还显得有些“弱势”。因此,在信访中还要学会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来达到督查的目的,实现督查的目标。1、领导的力量。争取领导的批示,有了领导的批示,我们在督查中就可以单刀直入,不需要绕多少弯子,直接向被督查对象传达领导的批示精神,限期调查处理到位。还可以将调查处理进度及时向批示领导进行汇报,形成批示-督查-汇报-再批示-再督查的良性循环。2、社会的力量。对一些热点信访问题,通过召开信访听证会,请行风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由信访人与责任单位当面对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说政策,让大家评判群众反映的是否有道理,责任单位是否应该解决,较好地促进了有权机关的政策作为。3、部门的力量。有的信访问题,请问复杂,除了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损害侵犯了群众合法权益处,还涉及干部违法乱纪和腐败问题,就不单单是信访部门能督查解决的了。这时就要提请纪检部门介入,属于垂直管理部门的,向其上级部门通报情况,提请上级部门介入,多管齐下解决问题。四、区别性质1、区别于业务催办。业务催办主要是防止有关承办单位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办信访事项的报结,是为了程序性报结。而督查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督查就不能停止。因此,不能把督查督办与业务催办等同起来。2、区别于纪检办案。一般情况下,纪检办案最终都要处理干部,并且纪检部门对干部有直接查办权。而我们信访部门只第2页共4页有三项建议权,并且督查的目的是为推进工作落实或问题解决。因此,在督查中要把握分寸,不能越权越位。五、分段实施1、事前引导。在2009年12月,我们制定下发了2010年全县信访工作督查计划,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2010年每个月份信访督查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使各乡镇XX县区直有关单位明白了每个月信访工作的重点,从而对照督查计划抓好工作落实。2、事中执行。对应该落实的工作或应该解决的问题,在督查时责令当场就办。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