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仪器的连接及气密性检查一.仪器的连接例1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顺序一般为()A.自上到下,从左到右B.自下到上,从左到右C.从右到左,自上到下D.任意顺序【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答案】B【解析】组装实验装置时,一般的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再从左到右,选择B。例2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容器放在桌上,把橡皮塞使劲塞进容器口,这样才会不漏气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答案】C二.装置气密性检查凡有导气作用的实验装置,装配好均需检查气密性,且必须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改变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或体积从而造成装置不同部位的气体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象。使气压增大的常见方法有:①对容积较大的容器加热(用手、热毛巾、或微火)容器内受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现象是从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排出气泡,冷却时气体收缩,液体回流填补被排出的气体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一段液柱;②通过漏斗向密闭容器内加水,水占领一定空间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现象是使加水的漏斗颈中的水被下方的气体“托住”,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1.常用方法方法微热法液差法原理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膨胀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图示具体操作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现象说明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再改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特殊方法(1)抽气法或吹气法图A: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B: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如下图,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表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例3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可用甲装置来探究SO2的漂白性B.可用乙装置验证HCl气体极易溶于水C.用图示的方法可以检查丙装置的气密性D.可用丁装置测量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答案】A【解析】A.SO2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表现还原性,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喷泉实例4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①除去CO2中HCl②吸收Cl2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利用排空气法收集CO2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①.将混有HCl的CO2通入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O2与小苏打不反应,HCl和小苏打发生反应:HCl+NaHCO3=NaCl+CO2↑+H2O,从而除去HCl,故①正确;②.吸收Cl2时,试剂瓶的瓶口不能密封,故②错误;③.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注入水,当漏斗下端与烧瓶内液面形成一段高度差且在一段时间内高度差不变,可知气密性良好,故③正确;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故④错误;综上分析可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①③,答案选D。例5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NH3或O2B.可用从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②的气密性C.实验室不可用装置③收集HClD.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实验可利用装置④进行【答案】D【解析】装置①用于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气体的装置,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例6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1)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氨气,如果用C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_____。检查C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若用B装置制取氨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3)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