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2《李逵负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作业】1、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3、课外阅读《水浒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1、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江苏兴化白驹场人(一说人)。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祖籍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县白驹场(今省市)。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入江阴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一起研究《》《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4、故事梗概宋哲宗时,东京有一个浮浪破落子弟名叫,他踢得一脚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亲信。后来端王当了皇帝,这就是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为殿帅府太尉。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头王进,逼得王进带着母亲逃离东京。王进来到华阴史家村,被史进收留,拜为师父。后因高俅追捕得紧,王进只好告别史进投奔延安府。王进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