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教学目标:1、了解中招命题的方向,归纳备考策略。2、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复习要领。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作为一个生活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做一梳理与复习。(板书: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我们先来看一些中考例题:二、考题呈现。分别出示2006-2011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上的相关试题。三、明确温州市2012年古诗文赏析考点。(1)明情感内容:理解古诗内容(包括描述具体情境或概括情景特点),把握诗人情感。(2)赏修辞语言:能对古诗语言从修辞角度作一点赏析。(3)析表现手法:能对古诗中显著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作一点分析。四、例题展示。例题一: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喜爱山林的情感和以山中迷人的美景挽留客人的热情。)归纳:方法一,借助诗词题目把握内容情感。【练习巩固】丰乐亭游春(其一)[宋]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解】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之情。)例题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的斜体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美景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西湖美景的赞美与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归纳:方法二,借助关键词语把握内容情感。【练习巩固】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例题三: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描写了十余种种意象,渲染了寂寞冷清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悲伤思乡之情。归纳:方法三,借助诗歌意象把握内容情感。冰壶洞[明]胡应麟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诗歌后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例题四:浣溪沙[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解】欧阳修早年被贬为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即“绿腰”,为唐代琵琶曲名。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你从中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表达了作者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归纳:方法四,借助注释或背景把握内容情感。【练习巩固】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解】①觅:寻求。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鬓先秋:鬓发先白。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州: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首词的前两句写了词人当年的勃勃英姿,后两句谢了希望的破灭,通过对比极力表现词人的自责之情。B、词的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方法小结。方法一:借助诗词题目把握内容情感。方法二:借助关键词语把握内容情感。方法三: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