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2.理解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原因并认识其后果。3.了解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对策。4.了解皖南事变的过程及围绕皖南事变的斗争。5.掌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及其原因。6.掌握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成果。7.掌握国统区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二、德育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的正确策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着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党。2.通过讲述叶挺将军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情况及张自忠将军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革命意志和爱国精神。三、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民党内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导致正面战场豫湘桂大溃败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内容和原因。2.皖南事变及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的斗争。●教学难点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2.蒋介石集团在抗战期间政治态度的两面性。●教具准备1.皖南事变形势示意图。2.豫湘桂战役形势示意图。3.投影仪。●教学方法1.讲述法:对皖南事变及豫湘桂战役的情况,由教师作必要的讲述。2.谈话法:对本课内容中的理性分析内容,以教师和学生对话的方式完成,教师应注意所谈问题的连续性、系统性。3.比较法:对于国民党在统治区的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内容,指导学生与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相似内容比较来掌握。●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结构明了,线索清晰,是较容易处理的一节课,教师可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宽、拓深,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去解决一些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点拨。对于国民党政策的变化,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对于皖南事变的过程,教师应注意讲述时要使学生形成空间上的认识;对于正面战场的情况,应注意讲述的精炼,分析的透彻、全面,并向学生交待必要的国际背景;对于国民政府与英美的外交协议,可稍作展开讲解;对于国民党在国统区的政治、经济政策,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对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心爱心专心之一,导入语例示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使国民党营垒发生了分裂——亲日的汪精卫集团公然叛国投敌。同时我们也感觉到,日本政治诱降“橄榄枝”的诱惑下,蒋介石集团原本就不坚定的抗日决心已大大动摇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国民党在这一时期政策的变化,看一看蒋介石集团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以及对国统区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并再次关注正面战场的形势。当然我们也不会忽视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展开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之二,启发式导入[师]蒋介石南京政府的阶级属性是什么?[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利益。[师]蒋介石南京政府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它反共反人民的根本立场,但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蒋介石国民政府为何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生]日本企图灭亡中国,危及到了蒋介石国民政府的统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师]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的抗战是相当努力的,但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板书]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师讲述]在武汉失守前,国民党及其政府抗战“是比较积极努力的”,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但是,国民党并未放弃其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不断扩大,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方针的改变,国民党方面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日益暴露。为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板书]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教师讲述]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整顿党务、研究‘如何与共产党作积极之斗争’”。蒋介石在会上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整顿党务之要点》等多项报告和演讲,强调“整顿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