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型][第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过学习,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能够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概括和阐释。学习过程中,注意运用自我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四、教学过程[整体感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课前思考】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于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意义: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2)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一框题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思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2、具体内容是什么?3、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运用的?结果如何?A、历史背景①19C末20C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②鸦片战争以来,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④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知识介绍]1、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2、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内容: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内容: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平均地权)内容: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C、评价:性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积极性:P59局限性:未明确反帝(族);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权);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生)。此决定了资阶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D、三民主义实践:1、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2、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3、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E、实践的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第二框题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原因:1)三民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十月革命的影响;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完成;4)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5)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到旧三民主义的局限。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3内容:P60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满族贵族专制“新”在反帝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推翻帝制,建立国民的政府“新”在强调民权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