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氮和氮的化合物本章目的1.掌握氮族元素和原子结构特点及其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和性质的变化规律。2.认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及氨的实验室制法;学会检验铵离子的方法。3.掌握硝酸的特性,以及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的化学反应原理。4.通过对实验、实物、模型等的观察,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来指导氮、氨和硝酸等具体物质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本章重点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性质变化规律;氨和硝酸的性质及应用;本章难点硝酸跟金属的反应。课时分配内容课时§6-1氮气1§6-2氨铵盐2§6-3硝酸1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1单元复习课1单元测验1单元讲评1§1-1氮气教学目标1.能运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熟练地写出氮、磷两种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2.认识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及引起氮族元素性质异同的原因。教学重点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教学过程复习画出7N、15P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其最高氧化物及水化物的化学式。新课氮族元素的重要性质表1-1氮族元素及其单质的重要性质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均有_______个电子。不同点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_周期表的位置周期族都位于第________族主要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负价)单质的色态白磷:红磷:熔、沸点非金属逐渐________金属逐渐__________密度逐渐____________得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非金属性逐渐______、金属性逐渐______最高氧化物水化物化学式酸性变化酸性逐渐_________气态氢化物化学式稳定性稳定性逐渐_______【思考】从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看,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同周期的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相比,强弱如何?(提示:以同元素N、O、F或P、S、Cl进行比较。)【结论】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要比同周期的卤族元素、氧族元素_______。【过渡】对于氮族元素,我们重点学习氮和磷。§1-1氮气【复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为多少?由此计算出氮气的质量百分含量。(假定空气成分是N2占78%、O2占21%和Ar占1%)【过渡】氮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46%(质量)。自然界中的氮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大气中,其体积分数为78%。生物体中蛋白质含有化合态氮,土壤中有硝酸盐,如KNO3、Ca(NO3)2等。所以有人说“氮是生命元素”。一、氮气1.氮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⑴存在:游离态:氮气化合态:无机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有机物:蛋白质和核酸等。⑵物理性质【观察】展示一瓶氮气,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闻其气味。【小结】纯净的氮气是一种___色、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_____,______溶于水。加压和冷却后分别变成_____色的液体和_____状固体。【展示】N2的球棍模型【练习】写出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从化学键的角度(NN三键的键能很大)预测氮气的性质活泼与否?2.氮气的化学性质【思考】从氮气中氮的化合价指出氮气有没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说明】通常状况下,氮气非常_______,即使在3000℃时也只有0.1%发生解离,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氮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使共价键______,就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⑴与氢气的反应【介绍】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N2+3H22NH3+92.4kJ(反应特点:①可逆反应②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⑵与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N2+O2Combin2NO(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叫做氮的固定,简称固氮)2NO+O2==2NO2NO2【演示】如右图,NO2溶于水。操作①:用带橡皮手套的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从水中取出,把试管正立起来。水现象:水进入至试管容积的约______处。原因:NO2溶于水,气体体积减少了______。操作②松开拇指现象:试管内的无色气体变成_____色。原因:是生成的气体被空气中的_____氧化______。操作③:再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振荡。现象:气体由______色变为____色。原因:_______又溶于水。操作④:向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