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一、知识体系1.从发展阶段来看,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2..从国民革命内部发展情况来看,可以表述为二、阶段特征1924-1927年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末路和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历史。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突出的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高潮。三、重点难点重点: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剖析:国共合作的条件:①中国共产党从二七罢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当时,坚持革命,具有影响的大党只有国民党。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几经挫折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下,也真诚地欢迎中共同他合作,开始了他一生的伟大转变。③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孙中山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国共合作的方针: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统一战线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阶级联盟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的政党。重点:新三民主义及其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剖析: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作了适应时代潮流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基础上的普遍平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会后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政治原则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①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重点:五卅运动。剖析:“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日英等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5月30日,工人和学生在公共租界宣传讲演和示威游行,英国巡捕打死打伤数十人,制造了五卅惨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它提出了包括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凶、赔偿、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17项谈判条件。帝国主义一方面采取镇压罢工运动的高压政策。一方面采取威逼利诱的分化政策,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民族资产阶级也被迫退出了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为了保存实力在帝国主义承认工会合法权利、增加工资、抚恤死伤工人和学生条件下,工人停止罢工。省港大罢工:为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6月,香港、广州工人在省港罢工委员的领导下坚持了16个月的罢工。这次罢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是在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它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五卅运动的意义:①五卅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的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运动。②以五卅运动为开端,在全国掀起了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③这次运动给予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和革命进一步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重点: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剖析:北伐军胜利进军:(1)背景:在帝国主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