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进生活目标导航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从此,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人民走向文化自强,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是什么?当前,我们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提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当前,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明确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其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重点)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来源、表现和要求,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难点)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在近代出现衰微(1)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到了近代却经历了衰微的过程。(2)原因: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而此时西方工业文明正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并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冲击。2.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1)在近代的文化求索中出现了两种观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结果是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2)重振标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1)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原因: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判一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示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原因: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5)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6)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2)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判一判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提示错误。经济建设始终是国家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