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二.重点、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中国军民的抗争2.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探索课堂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第10课鸦片战争(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中国: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严重的社会问题。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对内:政治腐败(卖官鬻爵,官吏欺压百姓,阶级矛盾尖锐),军备废弛(清入关后八旗兵、绿营兵因吸食鸦片身心受损,战斗力下降;而且因为国库空虚,政府在国防上投资很少,很多枪支已经生锈)、财政困难(白银外流)、阶级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封建社会在经历了康乾时期落日的辉煌后,在道光皇帝年间,整体上已经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了穷途末路;而对外长期奉行妄自尊大、闭关自守政策又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世界:而同一时期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迅速崛起——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的发展,使其生产工业品的能力大大增强,而国内的销售市场又过于狭小,这样就有了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而另外,生产工业品同时又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这就需要找广阔的原料产地。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不断加紧对外扩张,而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正好能够满足西方资本主义的需求,因此,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必然要发生的。这是由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因为,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根本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2.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的原因:英国最初试图用正当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一是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工业品的排斥抵抗,二是清政府闭关政策的限制(自康乾盛世时期开始中国就进入闭关时期,仅开放广州一口,这是对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工业品销售的极大障碍),基于这两个原因,中国从西方进口的商品很少,而相反,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在西方却很受欢迎,尤其茶叶成为西方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因此,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以来,出口额总是远远高于进口额,即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即顺差(英国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而英国却处于入超地位,即逆差。英国知道:通过正当贸易根本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在任何国家都被认为是非法经营。人一旦吸食鸦片,便立即会吸食成瘾,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让人整天如昏昏欲睡状。中国士兵吸食鸦片,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清政府官僚、贵族吸食鸦片,导致清朝政治更加腐败;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这样就严重危及到清朝的封建统治,也用心爱心专心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严重危机;另外,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鸦片走私导致的是“银荒”、“兵弱”的局面。(3)禁烟运动:在鸦片走私极为猖獗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鸦片走私问题,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林则徐等人上书道光皇帝,称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深受震动,同意委派林则徐查禁鸦片。于是,林则徐作为禁烟钦差于1839年到达广东,在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的配合下,积极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禁烟运动四项举措: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这些举措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忆)。禁烟运动的高潮——1839年6月虎门销烟。英国当局听到中国的虎门销烟后,当即表示要教训教训中国人。那么是否我们在这里就可以认为虎门销烟是鸦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