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新课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一.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新课: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被氧化)和还原(被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氧化能力)和还原性(还原能力)、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2.能用正负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并能规范地表达。三.教学重点、难点: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依据和配平步骤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四.教学过程:引言:今天,我们学习一种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新的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提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根据什么特征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参加反应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即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即共用电子对的偏向),其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依据1.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必相等。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必相等。(二)配平步骤1.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并标出氧化和还原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标好价);2.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列变化);3.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总数);4.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配系数)。说明:初学者必须按照这四步认真完成。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剂:1.物质具有氧化性的一般规律(1)非金属单质和金属阳离子一般都具有氧化性。如:ClOFeCa2232、、、(2)组成化合物的元素中,价态高的元素一般具有氧化性。如:(3)凡在分解过程中,有氧放出的反应物均具氧化性。如:卤素的含氧酸、过氧化物、硝酸盐等。2.氧化性强弱的规律:(1)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与其元素的非金属性是一致的。如:SiPSClFClBrI和(2)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对应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减弱而增强。如:同周期NaMgAl23,同族KNaLi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CuHg222(3)同一种元素所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FeFeFe32(4)对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含氧酸及其盐,热稳定性越差,氧化性越强。如:热稳定性减弱,氧化性强。(5)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如:2232232FeCuFeCuFeCu(6)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越易发生,则氧化性越强。如:MnOHClMnClClHO222242216225842242222222450KMnOHClKClMnClClHOHClOClHOCaCloC二.还原剂:1.金属单质,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一般具有还原性。如:KNaCaSClBr、、、、、22.组成化合物的元素中,价态低的一般具有还原性。如:HSSHII22中中3.非金属的氢化物一般具有还原性。如:236322NHClNHCl三.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1.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性递增KMnOHClHSOBrFeCuIHPbSnFe42242322222()浓MnClSOBrFeCuIHPbSnFe2222还原性递增“上左、下右可反应”“隔之愈远愈易行”2.浓度的影响浓度越大,氧化性愈强。如浓、稀HNO3的氧化性。3.酸、碱条件影响KMnOHMnMnMnMnMnMn4727474()中性碱性4.温度的影响KMnOMnMnMn4764【典型例题】[例1]1.2.3.MneCle::7252210254.6737422724243243242FeSOKCrOHSOFeSOCrSOKSOHO()()5.4242223FeOHOHOFeOH()()6.7.32223NOHOHNONO8.8363242NHClNHClN9.10.22223FeClFeCl[例2]4112822232FeSOFeOSO高温FeeSeeOe:::2321452114202221121021122OeOe::NeOe::54422022136232232SKOHKSKSOHOSeSe::02220441ClOHClClOHO222【模拟试题】1.NaFeAlCu、、、332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反应、ClKIKClI2222,由此判断氧化剂由强到弱的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