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元素周期表(共4课时)第2课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的基础上,再回头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围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和同一主族,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来具体展开,是整个一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尤其是原子半径的变化引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和学习后容易混淆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特别注意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以及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创设情景:提供图形和模型,以及回顾以前学习的部分实验事实,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使学生能够明确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中的具体变化规律,深刻的体会到量变引起质变,以及内因的决定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为下一步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B)(2)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B)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元素的原子结构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感受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2)通过选取典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来研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关注从个别到一般,将现象与本质进行转化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方法的渗透,感悟内因和外因的关系。(2)通过典型金属和非金属的有关实验事实,总结同一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领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2.教学难点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体现。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1:总结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作用,提出问题:如何将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中具体体现出来呢?元素的原子半径2-4:通过提供信息的方法,给学生思考和总结的时间,得出规律并且分析原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5-7:复习以前典型的金属和非金属的某些实验事实,总结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并且从原子半径的角度深入分析变化的原因。元素的主要化合价8-10:主要通过学生练习来体会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五.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210学生练习1引入元素的原子半径3总结规律4讨论原因5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6典型元素的实验事实分析信息得出结论78主要化合价9提供图象11小结元素的原子半径[引入]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各元素性质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则能够简单明了的把已经发现的或者还没有发现的元素的内在规律表现出来,那么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律具体是如何体现的?这就是今天要解决的课题。[板书]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元素的原子半径[投影][提问]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原子半径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板书]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讨论]为什么同一周期和同一主族原子半径会有这样的变化规律?[板书]决定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同一周期:核电荷数同一主族:电子层数倾听、观看回答: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讨论分析:原子半径的大小受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影响。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这时决定半径大小的主要是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数多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大,半径小;同一主族,主要是电子层数的影响。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运用图形,比较分析,使抽象问题具体化,进一步体会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元素[板书]2、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讲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也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元倾听,分析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大小的模型图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素得失电子的能力强弱反映了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反之,元素失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