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标准练5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211页1.[2020·咸阳市高三一模]公元前6世纪中叶,许多诸侯国内公室衰微、世卿执政,卿大夫争相兼并土地、占有财货,美其名曰求富。各大卿族以己之“富”在不同阶层中吸附私属,最终使得上至公子王孙,下至土庶人都有机会求富。这一现象()A.得益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B.表明官僚政治体制逐渐成型C.根源于周王室的腐败和衰微D.推动了新型政治关系的形成解析:公元前6世纪中叶是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公室衰微、世卿执政,卿大夫争相兼并土地、占有财货,卿大夫是新兴地主阶级,卿大夫实力增长推动了社会变革,加速了奴隶制度衰落和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选D;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排除A;秦朝官僚政治体制逐渐成型,排除B;材料现象产生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排除C。答案:D2.[2020·德阳市高三一模]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项目高官贵戚子弟中级官僚子弟下级官吏子弟普通士合计汉代官僚名族子弟23.9%8.7%13%10.9%56.5%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8.7%8.7%2.2%23.9%43.5%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C.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解析:从表格信息看出,普通士察举入仕者占有一定比重,高官贵戚子弟所占比例不足一半,说明察举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B;察举制选官的依据是孝廉,无法体现注重阶层平衡,排除A;材料不能看出入仕者是否是儒生,排除C;察举制选官的依据是孝廉,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不能反映制度设计与实践的背离,排除D。答案:B3.[2020·榆林市高三二模]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这反映出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B.治安形势好转C.坊市制度松动D.市镇经济崛起解析:由材料“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信息可知,唐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商铺侵占街道的现象时有发生,坊市制度开始松动,由此政府不得不在机构的设置上做出一定的调整,故选C;“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的出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设立是合理且有必要的,故“官僚机构臃肿”的结论无法得出,排除A;如果B项成立,那么“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也就没有必要出现了,排除;市镇经济崛起于明清,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答案:C4.[2020·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王夫之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认为诸文明“衰旺彼此迭相易”。王夫之将“天下”与“中国”相对而称。他说:“故吾所知者,中国之天下。”王夫之的这一观点()A.颠覆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B.推动了明清之际的社会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风解析:材料中王夫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认识,体现了其对传统“华夏中心论”的反思,是其反对主观臆断,根据经世致用原则得出的结论,故选D;王夫之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但并未颠覆,排除A;王夫之和黄宗羲等人的观点并未被明清之际的主流社会所接受,未能推动社会转型,排除B;王夫之代表的封建知识分子阶层,其观点并不直接反映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排除C。答案:D5.[2020·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二模]19世纪中叶,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的穷渔疍户和失业水手铤而走险,纷纷加入海匪队伍,海匪活动日益猖獗。鉴于清朝水师巡洋制度收效甚微,一些地方文武官员尝试与英军合作,联合镇压海匪。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清王朝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交织B.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局面形成C.东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下降D.地方官员热衷于近代海军的建立解析:19世纪中叶,东南沿海居民生计困难导致海匪队伍壮大,清朝水师无力,地方官员尝试与进行殖民活动的英军联合镇压海匪,表明当时清王朝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交织,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局面形成”,B项错误;东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下降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