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当前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压力的加大、饮食结构及内容的变化,使得胃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临床对于胃肠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术是一类重要方法,手术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食物摄取,引起营养摄入不良,加上肿瘤本身会损害患者身体,所以患者术后康复可能存在较大难度,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负担加重。为了迅速恢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有必要在患者术后开展相应护理干预,适当的运动能够提升胃肠蠕动水平,有助于加快胃肠功能恢复,不过大部分患者因为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较高,所以术后运动的主动性较低。林鸿珍(2018)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HCH营养管理结合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HCH营养管理结合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但是对于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行术后早期运动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的研究比较匮乏,所以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于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行术后进行合理的运行,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本文的研究的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行术康复,并且对于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后进行运动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上借鉴的意义。本文的研究的目标:分析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对促进其术后康复的效果。三、关键词及定义护理: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分为家庭护理和有偿护理。有偿护理必须按照卫计委医政部门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相关条文执行开展相应的护理项目,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病人体表体重情况,了解病人病情,配合医生治疗,加强巡视和教育,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开展危重症生命体征监测、标本采集、体重营养定期观察分析,并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用药和安全等问题。如心肌梗塞病人可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思想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自我认识和理解程度;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运动:运动,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且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行为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没有不运动的物件,也没有能离开物件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能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在几何中,刚性运动被描述为: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个映射且使任意两点A,B的距离与其象A‘=M(A),B'=M(B)的距离相同。哲学上,运动的定义是:物在时空中的线性迁移。四、文献回顾单惠萍(2019)选取术后干预方式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相应在术后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常规指导,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研究结果得出: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运动护理能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易容(2015)认为: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胃肠恶性肿瘤,年龄低于80岁,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接受的治疗方法相同。排除标准:年龄超过80岁,患者治疗护理依从度过低,合并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郝圆圆(2016)认为:胃肠肿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当前因为医学技术的进步,胃肠肿瘤的检出率逐渐升高,手术是治疗早期胃肠肿瘤的重要方法。胃肠肿瘤手术是在腹部进行,术中的麻醉以及手术操作的刺激会将胃肠道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减退胃肠蠕动功能,引起胃肠功能麻痹,最终导致腹胀表现。五、研究设计类型理论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六、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为院进行手术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胃肠恶性肿瘤,年龄低于80岁,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接受的治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