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用具: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轮船、鸭子、人游泳时能浮在水面,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研究与此相关的知识五、浮力演示实验:1.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2.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学生实验: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演示实验: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学生实验: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二、进行新课(一)测量浮力大小演示实验:如图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2、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F;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析实验: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F浮=G—F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二)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引导提问: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演示实验:图1(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F向上>F向下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图3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分析:(p=ρghp=F/SS一定,F=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F/SF=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F向上>F向下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板书: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三)浮力的大小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课本P831、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猜想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叶面下的体积大小有关3、设计实验如图P83---图3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突破难点的方法:把此探究实验做好,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例题:P92三、小结:1、浮力的概念。ABCD图2图22、浮力的测量。3、浮力产生的原因。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如图2所示,物体A、B、C、D的底部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则物体A、B由于没有水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所以不受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