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现代文阅读《想北平》1、主要内容:在战乱的岁月中,作者身处异地,非常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通过北平与巴黎等地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2、北平的特点:(4、5、6、7)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3、赏析句子,总复习用书p6—7《我与地坛》(一)主要内容:总复习用书p8课文解析(二)阅读训练1.第一部分最后一段,作者说“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哪些东西不能改变?仅仅是这些具体景象本身吗?写出一二条具体的体验。古园中能给人以启迪的精神财富任谁也不能改变。夕阳映照着古园的坎坷之路,预示着人生道路是光明的。雨燕把天地叫得苍凉,隐含着落寞的人生必将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苍黑古柏站立多年,人为什么不能在寂寞中前进。2.文章最后一句说:“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撤,有过我的车撤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人生体验?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不张扬的,是默默的,一个人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而又奋然前行的人,必定蕴藏着母亲真挚的爱。这是对母亲的忏悔,更是对母亲的礼赞。3.“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加点的词各指什么?“一个世界”是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另一个世界”是指作者自我封闭的不会和别人接触的地方。4.作者对蜂儿、蚂蚁等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些生灵身上感受到了生活的意趣,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启示。(作者写的几种动物充满了活力,给人一种力量,催人奋进。)阅读第一部分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5.“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按一般的语言习惯语序应怎样安排?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更加突出了地坛的沧桑变化,描写地坛的破败相将地坛当年的富丽面貌淡化了。阅读第一部分第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6.“它的意图”指的什么?①“我”无意中进了这个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②失魂落魄的“我”与荒芜冷落的它相怜相惜,地坛容纳我,让我在这个宁静的地方可以安静地疗伤,思考生命的意义。7.为什么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在经历了截瘫及孤独的悲痛之后,作者从地坛的一草一木领悟了死的真谛:死是一种人生的必然,就像生一样,作者从“死亡的陷阱”中逃生,走出了死亡的阴影,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经历了“死亡”将使他更加珍惜生命,这样作者便坦然了:他将笑迎必然降临的节日。8.作者将人生痛苦,将死亡比作“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目的是什么?这是作者在走过荒芜,经历痛苦,走过孤独之后真实情感的流露,截瘫使他更加向往自由行走,表明作者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未来、面对死亡,他知道经历“熬夜准备考试”之后,将有成功的喜悦,那将是人生的永恒。《最后的常春藤叶》1、主要内容:总复习用书p11—12课文解析2、阅读训练:总复习用书p13—14《荷塘月色》1、主要内容:总复习用书p15—16课文解析本文的感情基调: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2、“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这里的“且”有何表达作用?写出了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宽裕,欣赏月色的淡淡喜悦3、第四段:写月光下的荷塘“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通感。写出了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4、第五段:写荷塘上的月色(1)文中的词语极富表现力,请简要鉴赏“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句中“泻”字的妙处。“泻”字,写出月光自上而下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增强动感。除了“泻”字以外,作者还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浮”字写出了水汽由下而上升腾、弥漫的情态,以动景写静景,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的特点;“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轻飘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