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教学内容说明:(1)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法国与德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一、知识结构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用心爱心专心1832年议会改革:改革选举权;改变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但工人、贫民仍无选举权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光荣革命”时间:1640—1688年经过:革命爆发——两次内战——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限制王权的法案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主要法案:《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结果: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君主立宪制基础小密室的演变光荣革命前:枢密院是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18世纪初:形成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开创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先例18世纪中叶: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趋势:19世纪70年代后,议会权力和作用日益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形成“内阁专横”的趋向内阁权力:几乎垄断全部立法提案权和部分立法权、财政权二、美国1787年宪法用心爱心专心美国1787年宪法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产生: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美国联邦体制确立内容联邦政府是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仍有一定独立性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评价积极性: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强调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资产阶级的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奠定政治基础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奴隶制,有严重的种族歧视烙印从“邦联”到“联邦”措施:通过财政、外交、对外贸易、国家安全等措施成效: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联邦宪法的成效两党制的雏形独立战争中已有民主派和保守派之分建国初形成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1816年联邦党解体19世纪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二者交替执政;19世纪50年代,自由党解体1854年共和党成立,内战后曾长期执政19世纪后半叶,两党制正式确立,交互执政三、民主政治的扩展用心爱心专心民主政治的扩展“一票共和”“一票共和”:1875年,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确立共和政体;赋予总统极大权力;议会采取两院制;规定国歌和国庆日;写入“政府的共和国形式”等内容,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的可能影响:确立共和政体,符合时代的潮流,是法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法国共和政体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脆弱的德国民主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奠定基础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就任皇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帝国宪法1871年通过,确立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内容国体——联邦制国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性质: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评价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进步性:是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