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唐都长安。难点:曲辕犁、筒车、绢、纱、锦等,学生未接触过实物,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教师应注教学过程唐初,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提问)课本中是怎样描述贞观之治的?(学生回答:政治比较清明,农民负担有所减轻,大量土地被开垦,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提问)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回答:唐玄宗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强大的唐帝国的物质基础是繁荣的经济,本课即从农业、手工业、唐都长安等方面给同学们介绍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情况。讲授新课一、农业的发展1.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的进步请同学们看课本Pl5《唐朝农畜产品分布图》,由此可见唐主要农业区在黄河流域。南方的农业也在不断发展。唐朝北方以生产粟为主,南方以生产水稻为主。中原地区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粮食品种,如高梁、荞麦等。它们的产量较少,显得珍贵。现在高梁在北方大量种植,已不再象唐朝时那么稀罕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考虑唐朝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如何?(学生回答:北方推广二年三熟的耕作制度,南方则出现了一年二熟的耕作制度。)南方水稻生产中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的方法,大量种植早稻。唐朝的蔬菜已有40多个品种,如引进的莴苣、菠菜等。据说菠菜从尼伯尔传入的。课本P15的小字中有一句诗:“二月中旬已进瓜。”二月正是北方早春时节,气候仍然十分寒冷,怎么已经开始收获瓜果呢?请同学们思考、回答。(学生回答:唐蔬菜栽培技术有了创新,在冬季利用温泉水促进瓜果蔬菜的成熟,如长安附近的农民,引俪山的温泉水流入田间,促进黄瓜和韭菜在早春成熟。所以说:“二月中旬已进瓜”)我们现在一般是采用塑料大棚提高温度,促进瓜果、蔬菜的早熟。2.茶叶和蚕桑生产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我国。唐朝时,饮茶之风盛行全国。请同学们再阅读一下《唐朝农畜产品分布图》,唐朝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学生回答:长江以南,即江南地区。)茶叶是江南主要的经济作物,用心爱心专心茶叶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茶的研究方面,我国唐朝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专著,书名叫什么?(学生回答:《茶经》,它的作者是陆羽,后人称他为“茶神”。)唐代人们的衣服主要是用丝麻织品制成,政府大力推广植桑养蚕,通过《唐朝农畜产品分布图》来看,唐蚕桑主要产地仍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蚕桑业不断发展,后来超过了黄河流域。3.农具的改进和水利事业的发展请看投影片《敦煌壁画〈农耕图〉》和《曲辕犁图》。前者叫长直辕犁,汉代就出现了,它的辕是直的,比较长,由二条牛拉着。后者叫曲辕犁,辕是弯曲的,比前者体架要小。曲辕犁的出现是唐代耕作农具的重大改进。曲辕犁用一条牛拖曳,并且将土翻到一旁,可以调节犁地的深度。通过以上分析,曲辕犁比长直辕犁有哪些进步呢?(学生回答:便于深耕、节省畜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天农村仍有一些地方使用这种曲辕犁。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它的形制见课本Pl6《筒车》图画。筒车以水力作动力,效率比使用人力灌溉的翻车要高,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灌溉工具。唐政府重视水利,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布全国。人们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前代增强了。由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经济的发达,唐朝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语言对它进行描述。(学生回答:唐前期,大量荒地得到开垦,仓库装满了粮食和布帛,人口也增加了。)唐朝大诗人杜甫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精美的图画,请同学们阅读Pl7的资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库俱丰实”。二、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1.丝织业中国是丝绸之国。从汉代起西亚和欧洲不断通过“丝绸之路”输入我国中原精美的丝织品。唐丝织业发达,产品驰名中外。人们喜欢穿色彩鲜艳的丝绸衣服,P17《唐朝穿裙衫的妇女》即反映这一特点,所以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