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人民版[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秦朝时期君主专制的初步建立,了解郡县制、朝议制、挟书律。2、过程与方法:这一阶段与先秦时期相比,政治上出现了许多新制度,应当让学生首先把握制度的调整并分析这些制度的共同特点,借此加深对从秦朝开始,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正确认识秦始皇及其相关制度。[新授]导入:图片导入,出示秦始皇的图片,并配上文字“秦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提问,这幅图片是哪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后,对,一看到这幅图片,我们立刻想到了在历史上颇受争议的秦始皇,他一统中国,创下丰功伟绩,但同时他又残暴不堪,行事异常,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这位皇帝的统治下,中国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并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新授:提问1、:请大家先阅读教材,从中寻找出秦朝时期在政治方面有哪些是新的,是以往所不曾有过的。(学生浏览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找出相关要点)(1)政治局面:秦朝时期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王朝。(2)政治制度:秦朝时期的郡县制;秦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及朝议制度;秦朝时期实施的焚书坑儒及挟书律。提问2、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小目,归纳概括秦统一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进一步细化知识,将统一过程中的重大时间、事件、人物、地名划出)(1)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结束了春秋以来数百年的割据局。(2)北击匈奴:A、时间: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4年B、概况:秦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人北击匈奴,先后夺回河套、阴山等地,C、重大工程:“直道”,南起甘泉山的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北至九原郡(治所位于内蒙古包头西);长城等。(3)南征越族:A、时间: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14年B、概况:秦派大将屠睢统兵50万人征讨岭南,遭到顽强抵抗,但最终平定岭南地区。C、重大工程:灵渠(为运送兵员和军需而修,沟通湘水和漓水)用心爱心专心D、影响:秦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压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管辖的开端。(4)西平西南夷A、概况:在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的部分地区官员。B、重大工程:五尺道C、影响:是西南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师用多媒体演示其统一,并且最后用红线标出其疆域,为过渡做准备。提问3、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应该用什么样方式来统治呢,当时秦朝出现了两种意见,请大家阅读教材,了解什么叫做郡县制,再回顾学习过的分封制,想一想哪种制度更好,为什么?(将同学分为两组,一组代表李斯的意见,一组代表王绾的意见,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各自的得失进行系统掌握。学生进行辩论,老师适时做出点评,并不一定要赞成书上所说的话,但一定要让学生将异同分辨清楚。同:都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推行,都是将地方分成小块进行统治。异:郡县制下长官由皇帝任命,而且不得世袭;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王是王室、功臣、先朝贵族,是世袭的;郡县制下权力是分散的,而且互相牵制;分封制下诸侯国王集权力于一身;郡县的长官由中央控制,重大事件要经中央同意,权力是收归中央的,分封制下诸侯王享有一切权力,权力是在地方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分封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对辽阔疆域的统治,但由于地方权力过大,容易造成割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就是明证。提问4:根据大家刚才对教材的浏览,想一想,刚才我们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秦朝哪种制度的再现,在秦朝哪些人可以参加我们刚才的辩论,从刚才过程中,你认为这种制度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局限性?(学生通过刚才的浏览,再进一步阅读相关内容,做出回答)刚才再现的就是朝议制度,在秦朝,三公九卿都参与朝议,这种制度好在集思广益,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决策失误,但这种制度存在的问题是虽然是参与朝议的人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