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07-1)COSO《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介绍─────────────────────────────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管理组织(COSO)一直致力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和2004年发布的《内部控制—风险框架》已经成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所推崇的经典。2006年,COSO发布了《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就较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按照成本效率原则使用《内部控制—综合框架》设计和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供指导,包括较小型公众公司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解释性工具。内部控制对于注册会计师降低执业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国际上内部控制研究的最新发展,我们组织整理了对《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的简要介绍。现予编发,供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二OO七年八月十三日COSO《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介绍1992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管理组织(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以帮助企业和其他实体评估并加强内部控制系统。此后,《内部控制—综合框架》被首席执行官、理事会成员、监管者、准则制定者、职业组织以及其他人士视为内部控制方面合理的综合框架。同时,财务报告和相关立法以及监管环境也发生了变革。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其中,《萨班斯法案》第404号条款要求公众公司管理层每年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报告。随着情况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项框架到今天仍然是有效的,遵从《萨班斯法案》第404号条款的各种规模的公众公司管理层仍继续沿用。然而,较小型公众公司在面对执行第404号条款的挑战时,承受了意料之外的成本。为了指导较小型公众公司执行第404条款,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管理组织于2006年发布了《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并非是对《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取代亦或修改,而是就如何应用提供了指导。就如何按照成本效率原则使用《内部控制—综合框架》设计和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指南》为较小型公众公司提供了指导(当然《指南》也同样适用于大型公司)。尽管《指南》本意上是为了帮助管理层建立和维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制定的,但它同样有助于管理层按照监管者的评估要求对内部控制效果进行更有效率地评估。《指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要,向公司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介绍了整个文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较小型公众公司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的主要观点,其中描述了公司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影响内部控制的、较小型公众公司面临的挑战以及管理层如何使用《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此外,还从《内部控制—综合框架》中提炼了20个基本原则,并介绍了较小型公众公司以符合成本效率的方式应用这些原则的相关态度、方法和实例。第三部分提供了解释性工具以帮助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管理者可能会使用这些解释性工具以确定公司是否已有效地应用了这些原则。高层管理人员将对第一部分“概要”和第二部分“主要观点”的概述章节比较感兴趣,并在必要的情形下参考第二部分的其它章节,而其他管理人员将把第二部分“主要观点”和第三部分“解释性工具”作为指导其具体工作的指南。一、“较小型”公众公司的特征尽管人们希望能够在小型、中型和大型公司之间划定一条的“清晰的界限”,但《指南》并未提供此类定义。它使用了“较小型公众公司”而非“小型公众公司”,这意味着《指南》适用于更大范围内的公司。《指南》对“较小型公众公司”的特征作了如下的描述:1.较少的业务范围,并且每一项业务内只有较少的产品;2.从渠道和地域上而言,市场相对集中;3.管理层在重大的所有权利益和权力上占据主导地位;4.相对于控制的广度,管理的层级相对较少;5.相对简单的交易处理系统和规程;6.较少的员工,而每位员工担负更多的职责;7.在各种支持性岗位(如:法律、人力资源、会计和内部审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