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二〇〇七年九月九日目录前言11.1内部审计程序的编制基础11.2内部审计程序的内容简介21.3内部审计程序的使用说明22正文52.1收入52.1.1业务流程概要52.1.2销售政策和销售定价的订立和审批82.1.3客户信用政策的订立,审批,复核及修改102.1.4销售合同的订立和审批的控制132.1.5订单处理及开票的控制162.1.6产成品发运202.1.7销售入账和应收账款222.1.8销售退回262.1.9售后服务和客户关系272.1.10客户档案的建立、更新和复核302.2采购及费用322.2.1业务流程概要322.2.2供货商/承包商的选择和档案管理352.2.3采购定价392.2.4采购计划的订立,审批及修改402.2.5采购合同的订立,审批及修改422.2.6购货程序452.2.7应付账款和购货付款472.2.8购货的入库和退回502.2.9费用的处理(费用的审批,报销和截止)532.3存货的管理552.3.1业务流程概要552.3.2原材料入库582.3.3在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库582.3.4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入库602.3.5产成品出库612.3.6存货的内部转移612.3.7货品账目和盘点642.3.8残次冷背存货的管理662.3.9存货保安(存货保险、人员、防火通风、存放外仓等)682.4固定资产管理702.4.1业务流程概要702.4.2固定资产的购置及入帐(供应商选择)712.4.3固定资产的折旧762.4.4固定资产的调用772.4.5固定资产的租入782.4.6固定资产的处置812.4.7固定资产的维护822.4.8固定资产档案的管理842.4.9固定资产盘点852.5人力资源管理872.5.1业务流程概要872.5.2人力资源档案管理902.5.3薪金、津贴及社会保险912.5.4时间记录及休假952.5.5雇佣、晋升、调派、轮岗和合同到期及中止972.5.6人员的培训1002.5.7业绩考评1012.6资金管理1022.6.1业务流程概要1022.6.2贷款管理1042.6.3现金管理1072.6.4票据管理1112.6.5股票债券的短期投资1132.6.6电子银行支付的控制1152.7生产管理1192.7.1业务流程概要1192.7.2生产计划1202.7.3生产流程(包括生产质量控制、计划外生产)1212.7.4次品和残料的控制1232.7.5产品成本的核算和入账1252.8会计及预算管理1272.8.1业务流程概要1272.8.2会计政策的制定和审批1282.8.3凭证的订立及审批1292.8.4财务报表的制作、复核与管理1302.8.5会计档案的存档(凭证、账簿和报表等)1312.8.6纳税申报和缴纳1331前言1.1内部审计程序的编制基础本内部审计程序是一个通用化的程序,覆盖了主要的审计领域,其目的是供内部审计人员在其未来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作为参考。本审计程序仅适用于一般的针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审计而非其它特殊目的的审计。本审计程序的编制是基于以下五项基础:内部审计遵照国际内审实务标准施行内部审计人员会尽量遵照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此标准代表国际最佳实务的共通原则,遵行此项标准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与规范。被审计领域的计算机使用程度已经确定现代企业已经在日常运作的各个领域广泛使用计算机。在不同的计算机使用程度下,即使审计的控制目标不会改变,具体的审计程序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开始前确认被审计企业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程度,并且确认计算机使用的程度在审计复核期内没有改变,并根据计算机使用的程度考虑使用适当的审计技术,以及是否需要另行进行专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将会根据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删补和修改本审计程序应当被认为更多的是一种指南,而不能涵盖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所有审计技术。所以,本程序所列出的控制活动是遵照COSO精神编写的示例,并不穷尽所有可选择的控制活动。它会提供相关信息,在审计过程中给出指引和建议具体的审计工具。内部审计人员应该通读该程序,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根据审计项目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本程序做出删补和修改,结合具体的现场工作情况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将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审计方法进行本审计程序是遵照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审计方法的三个步骤设计的。第一步使用问卷或其它适当形式初步了解被审计业务流程的信息和需要关注的领域,初步评价该被审计领域的风险;第二步是基于初步调查的结果确定该业务流程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关键内部控制活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