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期末)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某刊物登载的漫画《鹊巢鸠占》。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A.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B.促使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情感D.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答案C解析漫画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国东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排除A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开始觉醒”,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共正在内战,1935年华北事变后,国共双方的努力推动了联合抗战的实现,于1937年9月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错误。2.(2019·江苏苏州期末)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在延安正式开学。中国共产党吸纳了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参加,其中有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诗、张学明,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等。这一做法()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C.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吸纳了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参加”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即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抵抗日本侵略,故选D项。国民革命是在1924-1927年,排除A项;团结国民党军队是为解决民族矛盾,不是解决阶级矛盾,材料内容不属于土地革命的内容,排除B项;团结国民党军队是为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不是反抗国民政府,排除C项。3.(2020·湖北天门起点考)据学者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收支与通胀情况如下表所示。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收支及通胀情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法币)战争开支收入零售价上扬(%)19371167870(开战后头九个月)29194110933202417319451268031216519(至8月)251——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人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巨大牺牲B.盟国援助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关键C.后方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D.财政缺口放大使得战局日趋恶化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1937-1945年间“战争开支”、国民政府“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这与抗战时期的形势密切相关,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人民,故选A项。材料没有盟国援助的信息,排除B项;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对外战争的需要造成的,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发展还是停滞,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因为财政缺口大而导致战局日趋恶化,排除D项。4.(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1942-1943年河南发生大饥荒。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采用教育民众互助友爱、组织开展纺织运动、协助灾民发展生产等方式,安置了25万涌入边区的灾民。这主要反映出()A.恶劣的战时环境导致灾情扩大B.抗日根据地适时调整了工作重心C.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正式确立D.中共充分认识到战争胜利的根源答案D解析根据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安置了大量“涌入边区”的灾民可知,共产党积极关注群众的安危和利益,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灾情“扩散”,排除A项;安置灾民不能说明工作重心“转移”,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的正式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C项错误。5.(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伊恩布鲁玛在《创造日本:1853-1964年》中记载:“日军先是于1937年之夏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周边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城市遭到轰炸,郊区的战斗趋于白热化,有二十五万中国人在战火中丧生,多为平民。在日军实施某起大屠杀的遗址,一块纪念碑这样写道:‘血流成河,染红了大海。’”此次战役()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C.使得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D.日军犯下侵华战争中最恶劣的罪行答案B解析1937年淞沪会战,国民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坚持抗战三个多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故B项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但不符合“日军实施某起大屠杀”,排除A项;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发生于1937年底的南京大屠杀,日军犯下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