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VIP免费

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随着金融电子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央银行各级分支行的金融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建立了方便、安全、高效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基层央行业务处理、信息传递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理念深入人心,电子化应用已渗透到人行业务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升了中央银行业务处理效率。然而业务信息化受基层央行自身科技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制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很多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一、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基本情况。目前县级人民银行运行的重要业务系统包括。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国库收支统计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货币发行信息管理系统、金融统计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8个。一般业务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现金管理系统、财务会计报表系统、账户管理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几乎涵盖县级支行90%以上的业务工作量。二、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基层央行的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软件”问题包括:职工学识水平,支行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等。“硬件”问题包括:设备配置和调配问题,维修问题等。1、职工学识水平。基层人行人员老化,很多时候都是对科技工作学习不够,基层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造成支行员工对计算机使用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2、支行科技管理制度问题。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对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着重应用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基层央行由于电子设备不断增多,大部分科室已将电子设备长期摆放办公桌操作,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不利于管理。3、科技人才问题。第1页共4页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匮乏,难以适应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县级人行平均1人,占其人员总数的3%左右,远远低于人总行规定的6%的标准。科技人员都是身兼多职,业务量大,一个人对应中支3个科室甚至更多,科技工作与业务工作不能兼顾。科技人员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基层科技水平的瓶劲问题,科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业务素质差。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3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寥寥无几,知识结构单一,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不多,科技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业务工作,无暇顾及较深层次的电子化应用学习。只能适应基层的推广和维护,业务素质跟不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人民银行系统对支行科技人员的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名称是科技专管员,但实际上是科技兼管员。科技人员每年的工作量要比其他员工多一倍,薪酬却与其他员工没有区别。中支在科技方面的培训少,培训只限于新系统上马和升级的安装培训,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培训。支行的电子化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而支行只有一名兼职的科技管理人员,仅靠现有的技术力量已不能适应全行电子化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会计、国库等业务处理正越来越多的使用unix操作系统,学习难度较大,维护系统相当困难。支行缺乏有关电子化教育培训的环境和氛围,员工在信息安全知识方面获得的教育与培训机会少,造成支行科技后备人员匮乏。科技人员如果不在,大家都束手无策。4、硬件配置和管理问题。支行科技人员没有权力对计算机设备进行调配。某些支行领导忽视业务用机紧张的现状,在调配计算机设备的时候,首先考虑配置给行领导。直接造成一线业务系统的计算机缺乏。设备的购置、折旧、报废、升级、更换等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缺乏统一调配。某些支行为了争取上级行在调配计算机设备时的政策倾斜,隐瞒自行购置的计算机设备。影响了上级行科技部门对辖内计算机设备使用情况的掌握。基层行配备的ups不间断电源达不到要求。随着金融电子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计算机设备大量增加。现有的ups不间断电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有的ups设备陈旧、性能差,有的只能稳第2页共4页压、不能稳频;有的抗干扰能力差;有的ups不能蓄电。此类情况经常影响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甚至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维稳。机房等硬件设施不配套。目前支行所使用的机房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所建,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