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山西大同、阳泉高三二模)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C.经济特区的创立D.联产承包的出现2.(2018江苏南京高三三模)《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3.(2018山东烟台高三二模)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A.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调整所有制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2018四川内江高三三诊)如下图,1978—2002年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成就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C.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D.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用降低5.(2018湖南衡阳高三二模)为解决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78年,国家又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B.国家经济体制发生变革C.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农村副业获得了大发展6.(2018湖南衡阳高三二模)毛泽东的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7.(2018河北唐山二模)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统计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8.(2018山东济南一模)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年份城镇人口城市化率大中城市小城镇(万人)(%)(个)(个)19791849518.96216236119862636624.523471071819953517429.0464017532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9.(2018河南郑州质检二)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谁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B.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C.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D.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10.(2018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1.(2018新疆高三二模)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A.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B.弱化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方式C.促进了城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