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中华民国成立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12—1928年),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个阶段。从辛亥革命后到国民大革命失败(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时期。1.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等资产阶级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的斗争先后失败;五四运动开展,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推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辛亥革命的推动及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但一战后民族工业重新遭到打击。3.思想上: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继续向西方学习,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导了国民大革命。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失败,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4.社会生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都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活向近代化、文明化方向发展。阶段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1)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但屡遭挫折,中国革命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和方向。(2)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国民大革命①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1.“短暂春天”(1)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2.社会生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复古逆流并没有阻挡住社会生活的变化,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文明开化。1.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3.新三民主义(1)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②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2)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考向一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论点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特征(1)对内独裁专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列强。如袁世凯解散国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一条”;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在各自列强支持下进行军阀割据混战。(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3)帝国主义乘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在中国各自寻找代理人,对中国分而治之,加紧争夺中国,日本和美国是争夺中国的主要力量。(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论点2五四运动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