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比较VIP免费

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比较_第1页
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比较_第2页
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比较_第3页
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比较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国家从组织机构入手,逐步在应急管理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上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模式。一、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一)监测预警机制主要通过检测、预报和灾情警告来实现。(二)快速响应机制要在第一时间在事发现场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灾区局势;实时监视灾情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控制灾情扩大、减轻灾害损失,有效实施应急处置。(三)指挥联动机制1、建立完善综合应急响应指挥系统,提高部门协调联动水平(1)要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系统。(2)建立完善社会应急动员长效机制,组织社会力量联合抗灾(3)应向社会公众推广普及应急管理实践中更简单、可行、有效的基本经验和一般做法,实施多渠道、多频次的滚动报道,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到应急管理工作中。(四)信息发布与疏导机制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信息疏导机制的建立首先要求建立现代化的通信系统,还要建立及时的信息报告制度、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五)应急资源保障机制应急资源保障包括:应急人力资源(即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通信保障、以及资金保障.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启动应急管理程序后,短时间内可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救灾人员、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就在物资和资金.为确保应急救灾的实效性,灾害发生前的平日就需对该类物资、人才进行储备,否则短时间内内难以满足就在工作的需要。(六)社会动员与参与机制通过宣传、政策工具,广泛宣传防灾减灾、应对危机的尝试和避险、自救技能,广泛发动社会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群众团体和基层组织,积极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准备.应对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深化和完善,提高民间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和动员效率。(七)灾后恢复重建机制我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户籍,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包括(1)组织核查灾情(2)开展灾情评估(3)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4)落实资金(5)恢复和重建项目开工(6)卫生防疫(7)社会秩序恢复保障(8)恢复重建评估等。其重建项目包括:(1)住房灾后重建(2)公共设施灾后重建(3)基础设施灾后重建(4)社会事业灾后重建灾后重建二、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存在着明显的以行政主导为主、政治动员能力强的特点,同时,把重心放在了应急管理的救济上,不注重平时应急的预防和预警工作,也就是说风险管理的意识还有待加强。从目前我国的应急管理机制的运行状态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各地政府应急办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混乱,职能发挥受限;(2)突发事件指挥部与同级的应急办之间的职责不清、关系不顺;(3)常态管理部门缺失,常态管理力度严重不足;(4)社会组织能力低下,社会参与性差(5)在信息发布的及时透明、应急对外交流合作的高效对等上,我国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三、国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特点(一)以日本为例日本在灾害应对方面有宝贵的经验,日本是一个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特别是地震灾害。为了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日本建立了一套以内阁府为中枢,通过中央防灾会议决策在,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应急组织管理体系。日本从灾害预防、灾害应急以及灾害恢复和重建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灾害应急体系,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介绍其主要的应急机制:在灾害预防上,为了准确的利用预警信息,日本气象厅建立了一个连接国家和地方政府灾害管理机构和媒体组织的在线系统,灾害管理组织也开发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灾害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央防灾无线网络连接国家组织;消防防灾无线网络连接全国各地的消防组织;都道府县和市町村防灾无线网络连接地方灾害管理和居民。在灾害应急对策上,中央政府每天24小时在内阁情报中心收集灾害信息,在发生大规模灾害时,由各个独立的中央省厅机关负责人组成的指定的应急响应队立即汇集到首相官邸的危机管理中心,以掌握和分析灾情信息,并报告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