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1、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后,则()A.固体质量减少B.固体质量不变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氯化钠溶解度增大2、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溶剂质量减少D.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B.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4、在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符合加入固体硝酸钾质量(m)和溶液中溶质质量(n)的关系图像是()5、下列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一切溶液的溶剂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C.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溶质,也可以有多种溶质D.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的质量越大6、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下表列出了20℃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实验序号①②③④水的质量/g10101010所加NaCl的质量/g2345所得溶液的质量/g121313.613.6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所待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B.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8、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④⑤9、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20℃,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10、现将4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少量晶体析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B.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40℃时小C.2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11、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C.溶剂质量减少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2、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13、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D.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1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一瓶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仍能全部溶解,对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原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加入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加入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D.加入晶体后,溶质的溶解度变大1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植物油C.泥沙D.蔗糖1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称量(量取)、溶解、计算C.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