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性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其中,教师的性格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影响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工作的成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性格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将人的性格分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四个组成部分,而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为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持久性等品质。作为教师,情绪稳定、富有同情心、热情而宽容、心情舒畅、善于与学生相处、对学生的情绪容易同感、有忍耐心、善于在偶发事件中镇定自若地处理问题并能以热情持久的情绪对待、处理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等都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研究表明,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心灵碰撞过程。课堂上,教师的喜怒哀乐总是感染着学生,不同的情绪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记忆迅速,有利于智力活动的进行;而情绪不佳时,如焦虑、惧怕、反感等,思维则迟钝,记忆困难,不利于智力活动。而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就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氛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心理环境,课堂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氛围,是紧张愉快而生气盎然的还是沉闷压抑无活力的,教师的情绪可以说负有极大的责任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生数学时,遇到学生不开窍就发脾气并大声训斥学生:怎么这么笨,你们从一年级开始上得了„„结果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这位教师在学习了有关性格教育理论后,遇到类似情况,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颜悦色地说:别着急,慢慢地想„„后来学生说:老师,只要您别着急,我们就不紧张,就能想明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上常常有学生说:老师,您先别讲,让我们自己思考„„可以看出,教师的情绪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教师的思想、愿望、要求: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情绪表现领会教师的思想倾向。作为教师,情绪稳定并善于利用自己良好性格的情绪特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发展。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特征感染学生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这种感染作用,一是表现为“以情育情”,即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并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如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但教师对这一学科的执着追求并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情绪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就会改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态度。二是“以情动人”,即教师以自己的情绪情感去打动学生,提高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接受性,这体现在教师富有感情地情绪稳定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自然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学生相应性格的形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它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包括先天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与文化传统因素„„而学校教育因素在人的性格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过程中,用自身良好的性格特征去塑造学生尤为重要。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个教师待人热情,开朗外向,这个班的学生也往往朝气蓬勃,助人为乐,积极向上。如果某个教师脾气暴躁,爱发火,情绪不稳定,他所带的班的学生也比较爱打闹、吵架,小干部在管理班级时也往往办法简单、急躁。如某班班长在课间操检查排队时,发现一名同学没站好,于是走过去,冲同学的脚踢过去,以示意他要排好队。事后问班长为什么这么管理时,他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