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案例研究一、适应新课程要求,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师要注重自我进修,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学习有关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坚持阅读各种英文报刊,坚持收听各种英语广播。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应订阅有关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之类的与教学结合十分紧密的教学科研杂志。教师应从知识型、技术型向活力型、思辨型、促进型发展。在听力课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传授语言收听的技能与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好以下三种角色。1.学生、教材、电教设备的“协调员”英语听力课通常是在语言实验室里进行的,其授课方式自始至终都受到多方面条件、因素所限制。首先是传授方式与接受方式的局限。听力课是单纯的语言信号的传播与接受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受到语流速度、播音时间、材料难易程度的影响,受到收听者听力水平的不平衡及记忆上的差异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很容易影响传授方式的施展,很容易使收听者处于一个被动而紧张的氛围中,致使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是课本内容的局限。从现行的听力课教材来看,虽然都编得不错,但每课的量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播放录音,每次只需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显然,这就很有必要在课堂上增加相应的补充教材;最后是学生听力差异的局限。在语言收听过程中,每个学生所得到的信号是一致的,所给与的时间也是相等的,但他们的听力水平却不尽相同。这样就必然会给部分学生带来麻烦,给另一部分学生不满足感。对上述诸种局限性,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在课前做好预见性的准备工作,想办法去创造,利用有利的条件,缩小这些局限性,努力协调学生、教材、电教设备之间的关系。2.学习情况的“检查员”在每次听课中,教师对学生做一次小测验是很有必要的。但这种测验与单元的正规测验、期中、期末的考试的目的和性质是不同的,它只是作为听力课的一个特殊的授课环节。这个环节会起到两个积极的作用:其一,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单调的活动会迅速降低注意,如果活动交替地进行,并且不断地出现新的内容,提出新的问题,就可以保持稳定的注意。运用小测验这一环节,就是改变活动方式,增加新鲜内容,提出新的问题的具体做法。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学生听说要进行测验时,学生的情绪就会为之一振,课堂气氛就会骤然热烈。其二,教师可以通过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听力情况,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小测试手段得到的反馈,调节学生的心理,并对他们的听力情况做出较准确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3.听力问题的“释疑员”古人论教育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以古人这个观点去说明听力课的教学目的是最恰当不过了的。要将“渔”很好地传给学生,确确实实是件不容易的事。课堂测试后紧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根据测试结果,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和要点,进行分析、评讲,找出共性的东西,剖析问题的根源,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将授“渔”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来。对于测试中的每一个有规律的现象,教师要通过实例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去发现这种规律,掌握这种规律,并做到举一反三。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去认识其本质的东西,寻找根源,指点迷津。总之,教师要摒弃过去那种单纯的“录音播放者”、“答案核对者”的角色,成为引导者、二、加强学习策略指导,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不同的英语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听力水平。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由是:不同听力成绩的学习者采取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情感策略。教师的策略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指导应有针对性,要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监控自己,鼓励他们积极运用交际策略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1.预测预测是指学生在做听力理解之前,根据文章体裁或对话标题,利用已有的各方面知识,对即将听到的段落或对话内容进行猜想,或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的信息线索包括主题句、句子结构、词的前后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