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桃花心木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学习本课生字、新词。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能力培养点:⑴培养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⑵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3、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来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重点、难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质疑法小组学习法引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教学过程:一、以疑导入,为对话做铺垫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林清玄认识了一位奇怪的种树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他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吗?(浇水没有规律,浇水不定量,有时树苗会莫名其妙的枯萎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种树人,来解开心中的疑惑,读懂他,读懂作者,读懂文章,也读懂生活吧!二初明道理与种树人对话1、质疑:今天见到了种树人,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品悟种树人的话。师:看来我们的心中有着和作者一样的困惑,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种树人是怎样解答这些问题的?读读种树人的话。生读文章的第12、13小节。读完后自己思考,品味。同桌之间,一个扮演作者,一个扮演种树人,一问一答。3、师生共读。师:现在老师来当作者,对你们这些种树人进行质疑,好吗?不过你们可要做好准备啊,因为作家可都是一些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啊!一会儿我的问题也可能是不确定的,你们是不是再看看书,多准备准备?(引领学生仔细研究种树人的话。)师:(对着学生)您好,到这儿来,我的头脑中充满了问号。请问: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浇树?师:那么再问您,多久浇一次水才好?师:为什么有的树苗会无缘无故地枯萎?师:您所说的“不确定”指什么?师: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木,从及膝盖到长成几丈高,需要多少精心的呵护啊!而你这个种树人也真是的,既不按时浇水,浇水的量又不一定。你哪怕把用于喝茶的功夫给它们多浇点水,那也好啊!瞧,有的小树苗都枯萎了!现在你该后悔了吧?师:我注意到了,你们这些“种树人”在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是面带笑容的,就像书中插图那样,那我问一句:你为什么笑啊?生:是出于礼貌。生:我知道你可能已经产生了误会了,所以我宽厚地笑了,呵呵。生:我对于自己种树很有信心,因为这是我多年的经验。生:我对于前途有着足够的信心,所以当然是面带微笑了。……师:看来这一笑,笑出了种树人的涵养,笑出了种树人成竹在胸的独到的种树艺术,可谓意味深长啊!师:可是我后来看你怎么又变得严肃起来了呢?生:那是因为我也不希望树木枯萎,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懂得种树的道理啊。生:这样的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懂的啊!4、在口语训练中加深对种树人的理解。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感到大家都理解了种树人的做法,那么树木能否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呢?同学们,假如树木和我们一样有心,假如我们就是其中的一棵桃花心木,你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出示: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我会对种树人说——如果我是一棵在成长中饱受痛苦的桃花心木,我会对种树人说—如果我是一棵经得起风雨,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我会对种树人说—如果……5、重新感悟种树人。师:那么现在你们认为种树人是个怎样的人?(睿智,智慧的人,哲人等)对,赶紧把你们的感悟批注在书上吧。三感悟哲理与作者对话1、感悟作者有关育人的道理。师:你们懂了,树木也懂了,那么作者呢?他懂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第14小节。“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