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农业局综防所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市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所按照市农业局的工作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以工作在一线,服务在田头”的敬业精神,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推广科学技术,助农增收为主题,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汇报如下:一、工作成效1、思想得到提高,工作得到转变。在市农业局的领导下,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使党员干部职工都得到一次深刻教育,党中央在全国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是一场触及思想灵魂的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活动,党员干部都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同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认真剖析,党支部还召开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通过找差距,改作风,党员干部的风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做到遵守纪律,工作积极,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2、服从安排,干好工作。因工作需要部分同志抽到农村办、确权办、美丽办等开展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刻苦学习,认真磨练,提高工作水平,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3、开展水稻绿色防控试验示范。xx市是水稻的主产区,占耕地面积半成以上,一直以来水稻两迁害虫都是水稻生产上发生的主要害虫,由于受到外来虫源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防治上,农民喷药次数最多,耗费最大和投工最大的管理环节。为探索一条省工、节本的害虫防治方法,20XX年早稻,我所在湛江镇湛江村徐屋屯,开展50亩连片的水稻害虫绿色防控试验示范,采取施用控释肥,健身植株,避免氮肥过多招若害虫,以灯光诱杀卷叶螟成虫,致其不能繁殖后代,人工放鸭防治稻飞虱,不喷杀虫药。减少环境污染。在实施中,参加农户22户,面积53.3亩。放鸭500只。示范区内没喷过一次杀虫药,而非示范区则喷药一到两次杀虫药,每次每亩杀虫药15元。据田间五点取样测产,品种为百香,防控区折亩产748.4斤,非示范第1页共3页区折亩产697.7斤。防控区比非示范区亩增50.7斤。卷叶虫和稻飞虱由于轻微发生,田间虫口密度不明显。在防治上还是明显差别,防控区在技术指导农户没打过杀虫药。而非示范区我们作为对照,技术上不加以指导,农户还是喷了一至两次杀虫药,增加了用药成本。纹枯病发生情况随机抽查:防控区调查5丛共66株,其中病株26株,发病率39.4%,非示范区调查5丛共58株,其中病株34株,发病率58.6%。防控区比非示范区发病率减少19.2%。说明施用控释肥作为健康栽培措施增强植株抗病起到一定作用的。用户认为也比较好值得推广使用。4、围绕菜篮子建设,引种果疏新品种黄秋葵。在开展蔬菜害虫防治指导工作的同时,据了解黄秋葵在一些城市已受到市民的喜爱,而且适应推广。为探索黄秋葵的适应性及农艺性状,我们引进种子,在勇兴蔬菜基地地进行培育试种,面积近3亩多,于6月2号浸种育苗,6月15日—18日移植,到8月18日两个月时间即开始收摘果荚,9月底基本结束。由于获得信息偏迟,导致种植时间推迟。据有关资料,黄秋葵在南方收获期长达5个月。而且耐旱、耐湿、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试验种植的时间正是我市干旱天气,种植仍获得成功。基地主人将黄秋葵打入超市,价格每市斤5元,零售每市斤10元。市民开始觉得稀奇,销量不多,后来逐渐认识,品尝的人越来越多,超市销售达到日销上百斤,菜农尝到了甜头,并注意打听销路,做到心中有数。种植黄秋葵有了信心,计划明年种上30—40亩,这为我市的蔬菜品种添了新宠。虽然是第一次试种,但种植户还是感到兴趣,但是对黄秋葵生长过程中,发生一种钻蛀性的害虫防治工作还值得试验探索。为了解黄秋葵耐寒性,9月份又安排种植户试种第二批,现已收获果荚,在没有霜冻的情况下收获期有望延长到12月中下旬。目前户主对黄秋葵果荚的销售有信心。二、存在问题1、在开展绿色防控工作中,要组织一家一户统一进行,工作难度大,要农户自掏腰包很难。2、在养鸭除虫工作中要真正发挥鸭的除虫作用,最好是农户自养自放,这样做放鸭除虫没有漏田,效果好。但要每家每户这样做难度大,主要是种水稻效益不高,积极性低。专人统第2页共3页一放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