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聆听入手开展中学音乐教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张蕾2013年10月19日为什们要从聆听入手开展音乐教学?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应该怎么样“聆听”呢?案例一: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告之学生曲名后,便播放音乐,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动作。于是,学生异常活跃,以至于完全听不清音响,课堂上热闹非凡,很多孩子趁机痛痛快快地玩了一番……这样的聆听,谈何情感体验呢?案例二:学唱二声部歌曲,教师要求学生随钢琴伴奏合作演唱。于是,学生都“投入”地放声歌唱,渐渐地教师的琴声听不见了,旋律唱得越来越不着调了……此时,教室若能稍稍强调演唱中的“相互聆听”,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开展有效聆听什么是“聆听”?聆听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1、注重倾听强调聆听的过程性,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作知识铺垫,生动细致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等,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欣赏音乐了,还没等学生开始思考,好心的老师又周到的配合音乐做生动全面的讲解,等听完以后,又会问学生:“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可想而知,答案是圆满的、精彩的,和教师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可在这个教学现象的背后,我们是否发现:学生,这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活力的生命体,正失去很多他们应有的权利。上课前,要把学生聆听音乐的时间充分备出来,用除法设计我们的教学语言。上课后,多反思这节课我用了多少时间给学生听音乐?听得够充分吗?在聆听的过程中是否被打断?2、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聆听(1)用观摩法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观摩法——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或学生表演(演唱、演奏等),由其他同学来观摩欣赏。(2)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歌曲做引导女儿:阿爸爸爸:哎女儿: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爸爸:对了女儿: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爸爸:在天上女儿: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它爸爸:它回家了爸妈女儿:太阳星星月亮就是吉祥的一家《吉祥三宝》1、独唱2、对唱3、重唱4、齐唱5、轮唱6、表演唱(小组唱)7、合唱同声合唱:女声、男声、童声混声合唱:男女声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常见的声乐形式人声的分类女声:女高、女中、女低男声:男高、男中、男低童声(3)用有趣的故事导入音乐欣赏,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愿望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是为了教训那些附庸风雅的观众,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而作的。乐曲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再次重复时更弱,轻得没有变化,当那些打盹的贵妇人睡得正香时,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把他们惊醒。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但真正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所以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但真正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所以他经常闷闷不乐。他经常闷闷不乐。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江面的生动景象,使他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江面的生动景象,使他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听他弹琴,伯牙把他请到船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听他弹琴,伯牙把他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原来这位砍柴的人叫钟子期上,两人互通了姓名,原来这位砍柴的人叫钟子期,,伯牙说: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