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漳江中学谌英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础来组织材料的写法.2、体会课文质朴而又真挚的语言来。3、学习本文以叙事为主,穿插议论、抒情的写法。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歌颂母亲优秀品质的方法。二、学习重点:1、分析母亲的形象。2、认识本文选材的典型的特点。三、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四.二课时第一课时一、由《游子吟》导入新课。二、出示本课目标:1、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础来组织材料的方法。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歌颂母亲优秀品质的方法。三、自学指导(一)1、了解本文文体、作者及写作背景。2、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四、自学检测(一)1.文体及作者情况。学生略。老师补充介绍回忆录这种文体:本单元是传记体文章,其中又有回忆和两类。这篇《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是回忆自己或者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的文章。这类文章取材范围广泛。可以写历史事件、人物片断,也可以写军事、文化和日常生活;可以写人为主,也可以记事为主。回忆录的写法比较灵活。因回忆的内容、题材和对象的不同,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写作这类文章,一般要求选材典型、叙事真实、感情真挚、语言简明平实。知识链接:①、朱德同志(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②、写作背景: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逝世于1944年,享年86岁。朱德同志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5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上。延安《解放日报》曾于1944年3月25日刊登《朱母钟太夫人传略》一文。延安的《解放日报》,是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2、正确掌握字音、字形、字义: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佃农()祖籍()妯娌()勉强()迁徙()慰勉()溺死()衙门()私塾()调料()聊叙()血溅()不辍劳作()东挪西借()②、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母亲这样整日着。(劳碌、忙碌)(2)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管理、管束)(3)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叔伯妯娌相处得都很。(和蔼、和睦)③、掌握字义: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五、自学指导(二):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认识母亲形象。2、概括文中的典型事例,提炼人物品质。3、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础来组织材料的方法。六、自学检测(二):1、一句话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同学们进行课堂说话活动:“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母亲是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2、抓住文中典型事例,提炼人物品质。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步骤:①、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②、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