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习题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潘学锋(湖北省麻城一中湖北黄冈438300)摘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实际,要很好的掌握理解重难点知识,除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和安排好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习题练和讲来突破。那么,我们又如何通过习题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字:习题教学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容量加多,教学时间相对较紧对一些理论性强抽象性的知识,学生感觉很难理解难掌握,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死记层面,不会应用到题目的解答中。因此,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这个题我讲过几遍,还是有很多学生出错!”,找学生访谈,有的学生诉苦说:“老师,这些题我记得好象你讲过,当时也听懂了,不知为什么还是容易出错”。为何会出现“教师觉得累,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好”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有必要找出其症结,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教师的教与学遵循学习的规律,更好的指导化学的教与学,提高习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提高习题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做法,探讨如何有效的开展习题教学。1、习题教学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问题的针对性习题教学时,容易出现教师感觉累,学生昏昏欲睡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采取或出奇不意变换角度设问;或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讲解及让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类似题目,将相关知识点、解法联系起来;也可在评讲一些易错题或难一点的题目时展示学生错题过程,让学生参与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或在批改作业发现有学生有好的解法时,通知他作好准备,讲解该题时,让他来讲他思路和方法;还可就一些典型题目增加新问题或改变题设条件等手段,这样可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各有所获,避免出现一部分学生听不懂,一部分学生又不愿意听的局面。另外,习题教学时,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从学生有代表性的疑问或思路入手,及时调整问题的呈现方式或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加强问题针对性,会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2.总结,归纳规律时要注意特殊情况。从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状态来看,学生易于并愿意接受化学规律的共性,往往忽视了这些规律的一些特殊之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绝对”,“一1定”,“常常”等判断时,学生通过接触几道相关应用后,容易使之绝对化。高中化学反应规律比较多,这些规律之外又有特例。因此,在学生掌握该规律后,有必要强调特殊性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和绝对性的毛病。如我们经常通过变换电极材料来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和电流方向后,得出在原电池装置中,活泼性强的做负极,活泼性较弱的作正极。此时,应及时补充如Al|NaOH(aq)|Mg,Cu|HNO3(浓)|Al等原电池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在原电池中,活泼性的强弱应该是相对电解质溶液而言的,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变化对电极的影响。3、善于借助图形,使复杂问题条件直观化,简单化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化学问题,学生在解题时既要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又要从头脑中检索解题所需的知识经验,不断寻找与未知的联系,这一过程发生在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状态下进行的,造成顾此失彼,难以深刻思考问题与已知信息的内在联系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在涉及过量问题的计算时,我们常用分类讨论法。学生若只根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和确定取值范围及产物时,一旦讨论或计算较复杂,思维易发生混乱。就会出现即使教师“讲过几次”,在以后的测试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会出错的现象。如果借助数轴或数形结合来讨论,则可有效避免出现漏解和一错再错的情况。对应的,有些题目涉及到的反应较多或条件隐蔽,不容易理出问题的头绪也可考虑利用图象。将题目的条件及涉及的反应用类似于流程图的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能将解题可能用到的思路外现,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未知及其联系,有利于他们集中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形成一种解题思想和方法。例1.用4.35gMnO2与过量浓盐酸加热反应后,多余的盐酸用10%的NaOH溶液40g恰好中和;若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则可生成AgCl的质量为多少克?分析:由于求的是Ag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