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骆小:李丽华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板书:19生命生命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每次老师看这些画面都会为此而感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播放一组配乐图片)师小结:一朵小花要历经多少风雨才能绽放美丽,一只小鸡要冲破多少阻碍才能看见阳光。看了这些感人的画面,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同一个词,那就是——生命。(引导学生说)一、情景导入,直奔重点。1、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指板书,生齐读)——《生命生命》。2、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这样说:(出示课件,生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板书:?),在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了生命的意义,你能找出来吗?(抽生汇报)(出示课件,生齐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3、这句话中有一组反义词,你们发现了吗?(“有限”和“无限”)请圈出这对反义词。4、师小节:这句话中告诉我们,生命是有限的(板书:有限),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板书:无限)。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限的生命能够体现无限的价值,作者列举了哪三件事例呢?(抽生汇报)二、默读事例,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默读这三件事例,再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2、有感情地读读你勾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把你的体会和同桌说一说。三、品读交流,感悟生命。(一)我们来交流一下,“飞蛾求生”的事例中有哪些让你感受深刻的语句。预设引导1:“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你体会到什么?(生命脆弱)你能读出生命的脆弱吗?(“稍一用力”该读重点还是读轻点呢?)预设引导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强烈的求生欲望)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呢?(挣扎、极力)(圈出这两个词,师评价:你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的含义,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挣扎是什么意思呢?(反抗、抵御)极力是什么意思?(用尽全力)你能读出这种极力挣扎的感觉吗?(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再读,直到读好,指导重读关键词语,通过解词使语句朗读一次比一次更加到位。)(2)还有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情感读一读?(评价)(3)孩子们,伸出手来,有一只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正握在你的手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抽生读)(4)飞蛾求生的欲望是这样的强烈!让老师也不禁想读一读,好吗?(师范读)(5)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再读读这个句子:(指屏幕,生齐读)预设引导3:“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为什么让我震惊?孩子,此时此刻,你想对小飞蛾说点什么吗?(抽生说)小结:你知道飞蛾寿命有多长吗?平均只有9天,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却为了9天的生命而极力挣扎,它最不愿放弃的就是——(指读课题)生命生命(二)一个弱小的动物会为了求生而极力挣扎,那一颗掉入砖缝中的小种子又会怎样呢?孩子们从“瓜苗生长”的事例中又找到了哪些感受深刻的句子呢?抽生汇报句子。预设引导:“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1)说体会。你认为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呢?(顽强、坚强)请你带着这种顽强读一读。(生读)让我们一起读出小瓜苗的顽强。(齐读)(2)多么顽强勇敢的香瓜子啊!我们齐读本段,从小瓜苗身上再次感悟生命小结: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的小瓜苗,它却要不屈生长,这就是小瓜苗勇敢顽强的——(指读课题)生命生命(三)一只小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种子,都会为了争取一寸阳光、一线生机而顽强拼搏,更何况我们人呢?你们从“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又找...